logo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广告图
如何对待精神病人的婚姻问题
2009-08-09

 

于2009年2月13日,发表在汕头特区晚报。
医生:您好!
我儿子今年26岁,于1年前开始患有精神分裂症,通过治疗后,至今病情一直稳定,并坚持服药。最近给他介绍一女朋友,相处了二个多月,感觉很好,但有时流露出对女朋友的不满意,对择偶标准和条件远远超过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且,我们一直不敢把病情告知对方,心里总忐忑不安,总担心我儿子能不能成个家,我们该怎么办?
                                                                     黄女士
黄女士:您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常见疾病,有很高的复发率,不但要长期服药,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很多病人及家属,一提起患者的婚嫁问题,就不知所措,担心以后的婚姻生活及对疾病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经验,向广大的未婚患者和父母谈谈几点意见:
1、“冲喜”无济于事。有些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时,表现出明显的性色彩,追逐异性,行为轻浮,谈吐不雅,以至当众裸体。使得家属以为给患者找一个对象,结了婚,病就能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牺牲于“冲喜”的陋习中。
2、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是能恋爱结婚的,但婚恋的时间应在症状缓解、病情稳定了2、3年后。有的在刚治疗不久,就迫不及待的替患者找对象,这时病人的症状虽初步得到控制,但未完全消失,而且药物的副反应也不小,社会功能不完整。这时不宜谈婚论嫁,应该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等症状消失,自知力比较完整,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基本得到恢复,这时谈恋爱才能取得成功。
3、要与患者统一思想,调整他原来的择偶标准和条件。必须面对现实,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总的原则是:比原有的标准要低些,但也不能不讲条件。在对方的文化层次、家庭地位、职业好坏、外貌长相等方面不要攀高,要注重对方的品德和性格。
4、要把患者的病情如实向对方讲清楚。精神病人至今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所以都非常担心对方知道病情后接受不了。但如果隐瞒病情,法律上视为无效婚姻,给日后埋下家庭隐患。建议在交往初期不要直言,等双方建立了一定感情时再讲明,当然,有的也不太赞同这种做法,觉得应该在对方表示愿意谈恋爱时,就如实讲清自己的病情,免得今后遭受大的刺激和痛苦。
5、恋爱、婚姻也像一把双刃剑。有的只经过短期相处后就结婚,婚后发现双方缺乏感情基础,在观念和性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家庭不和,出现新的不良生活事件,影响病情。如果处理得当,夫妻相亲相爱,互相支持,互相照顾,关心患者服药,陪伴患者看病,生活有规律,充实、舒心,在爱情的滋润下,生理心理上都得到明显的康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也明显增强。
 
                                                     陈平周主任医师
                                                          2009-1-26
下载附件: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 12005830 [ 粤卫网申(20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