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汕头日报2016年2月19日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strb.dahuawang.com/html/2016-02/19/content_700935.htm
进入大学社团组织
大学生找到归属感
每年的这个时候,外地读书的学子纷纷回家,迎来了渴盼许久的寒假和春节。而我们心理门诊也会迎来一些特殊的“回头客”,他们有时会愿意来到这里分享他们的生活,内心的困惑也会来到这里寻求帮助。他们分享最多的是大学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社团组织的那些事。
在中学时期,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以及与同班同学的相处上,而进入大学,社交圈子一下子拓宽了,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学院间的界限也被打破了,学生身处于一个更加接近社会的集体当中。而在这个集体中,人与人相处显得特别重要,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学中除了专业的学习之外,能参加一些社团组织,能被团体和集体接纳,找到归属感。
小强在某一大学组织中担任部长,他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强调礼貌和互相尊重在大学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小强说,他们社团组织每年新生入学之后会招募新的会员和干事,其中干事需要经过报名、面试、试用等多个阶段筛选出来,而在这个考察过程中,部长们最经常吐槽发泄的便是干事们的礼貌问题。“许多师弟师妹在相处过程中没大没小的态度很让人生气。”小强举例说,像交流最开始时没有称呼,不会以谦卑的语气说话,不会使用“对不起”“谢谢”一类用语,都会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打折扣,以至于最终影响其录用。
“在挑选时期,有一次我们约定时间地点完成工作,一位预备干事不清楚地点在哪,所以我和另外一位部长在她的宿舍楼下等她准备带她过去。但是这一等就是半个小时,而且后来多次发生类似的事情。虽然她挺有能力的,但就是这么一些小事,我们最终还是把她淘汰了。”
小强认为,无论是在大学还是以后进入社会,最基本的都是礼貌和对他人的尊重,这一点在大学里就可以体会到。进入社团组织,师兄师姐们都会把礼貌问题放在首位强调给师弟师妹们,并且会作为一个基本行为准则要求大家遵守,因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个无礼貌,不尊重他人的人是无法成大事的。能力可以慢慢学,但礼节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培养,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黄燕虹 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