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广告图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频道
伴有高血压病的精神疾病患者应注意什么?
2016-02-04

以下是特区晚报2016年2月3日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stwb.dahuawang.com/html/2016-02/03/content_697566.htm

 

伴有高血压病的精神疾病

患者应注意什么?

 

每逢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季节,精神疾病患者是个特殊群体,不会像正常人那样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实际感受,比常人更易发生意外。

 

  张三,女性,65岁,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二十多年,经常表现为自语、对空骂人,无故自笑、行为紊乱,持棍棒在马路上乱扫行人,生活懒散,长年不洗澡更衣,饮食不规则。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一直没有正规治疗,最近一二年日子宽裕一些,去年8月到专科医院就医,在此次检查治疗过程中,发现伴有高血压病,经监测半个月,每天早晚二次,血压波动于140-180/90-125mmhg,但病人从未有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主诉。经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治疗后血压正常。精神疾病也得到明显改善,能自理个人卫生,主动与人打招呼。11月的一天早晨,卧床不起,叫她起来诉头晕、乏力、无法走路,早饭也没起来吃,予喂食,饮食量好,当时都不以为然,以为服了精神药物镇静过度。待患者起来上厕所时发现她站立不稳,需扶着床沿和墙壁走,第3天医生来看她时,右下肢跛行,左右肢体肌力不对称,怀疑脑梗塞,建议去查头颅MRI,结果果然,幸好程度不是太严重。

 

  李四,男性,快满60岁,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三十多年,同时伴有高血压病,没降压时血压波动于140-190/90-130mmhg。曾多次住院治疗,病情好转,精神症状基本稳定,血压基本正常,偶尔高于临界。平时无明显不适主诉,但由于病期较长,已经情感平淡,意志活动减退,少语懒动,但督促下尚能自理个人卫生,去年12月的一天晚上9点左右患者在床上翻来滚去,不小心跌落床底,发现时四肢抽搐,口吐泡沫,双眼球上翻,2、3分钟后醒转,问他刚刚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随即送去做头颅CT示脑出血。

 

  这二个病人都是在原发疾病基础上伴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老年人多半都有血管硬化,管壁弹性差,管腔狭窄。长期血压高,心脏负荷重,心肌肥大心脏变形,心脏收缩无力血流变慢,加上精神病人不注意饮水,血液粘稠,特别容易脑梗塞或者心肌梗塞。但病人都没有或很少有不适主诉,尤其是慢性衰退的精神疾病患者,感觉迟钝,对自身疾病缺少关注,饮食无节制,喜欢卧床或呆坐,导致血流慢,随着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就更多见。那么该怎么防患呢?

 

  1.控制好三高指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平时注意监测血压,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人的血压每天会有二个高峰期,上午的6-10点,下午的4-8点。

  2.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大脑供血。

  3.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蟹黄,鸡蛋黄等,多食用绿色蔬菜,比如豆类,小麦,玉米,苹果,西红柿等。

  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喝酒,吸烟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大量喝酒也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5.稳定情绪,因为情绪激动容易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出现血管破裂,导致中风。

  一旦出现突发眩晕,行走困难,或者是步态不稳,颜面、肢体麻木,尤其是发生于单侧的时候,说话口齿不清,突发严重的头痛等都要及时送医。

 

  汕大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梁春莲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 12005830 [ 粤卫网申(20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