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特区晚报
如何识别隐匿性抑郁症
姚先生,65岁,1年前开始失眠,双下肢不由自主地震颤、酸软,对声音敏感,时常对关门声感到刺耳。常感胸闷、心慌、气促,自行用热水袋敷无效。多次就诊于神经内科,做过头颅CT,心脏彩超等无明显异常。由于长期受躯体不适的困扰,经常心情不好,兴趣索然,不想见人,整天闭门不出,拒绝见客。
郭女士,46岁,4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乏力、恶心、胃部不适,胃部紧束感,吃不下饭,睡眠浅,早醒,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每天起床就担心忧虑:“我今天不知怎么过”。还表现多疑,怀疑身体得了重病,反复到医院检查,进行过脑电图、胃镜、血液生化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子女对整天唉声叹气的母亲感到束手无策,悄悄地问医生:“我妈妈是不是在装病?”
陈女士,56岁,1年前出现失眠,双下肢膝关节难受,皮肤肌肉好像有被抓被束紧的感觉,家人给她按摩后有所缓解,但一会又转移到腰背及上肢、肩膀及全身,不时用手去捏或敲打不适的部位,且伴有胸闷、气促。整天唉声叹气、寝食不安,有时哭哭啼啼,扬言要自杀。到心血管内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就诊过,多方检查没有明显异常。服大量中药和西比灵等药物,疗效欠佳。
这几位患者的检查都没有明显异常,家属对此感到很困惑,怀疑他们的亲人是在装病或是患了更年期综合征。其实,这几位患者都有共同的特征:1、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姚先生表现的是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胸闷、心慌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失眠、对声音敏感、双下肢震颤、酸软无力;郭女士主要表现的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如恶心、胃部紧束感、胃口差,同时有神经系统的症状,脑衰弱症状群,头晕、乏力、睡眠差;陈女士主要是皮肤肌肉被抓和束缚的症状,还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胸闷、心慌、气促;2、情绪症状:情绪低落、焦虑、兴趣减退,甚至生不如死。他们患上的是“隐匿性抑郁症”,是忧郁症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忧郁症的10%~30%,多数有明显的躯体症状,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慌等;各种不明原因的疼痛也很常见:如肩痛、背痛、肌肉酸痛。他们往往辗转就诊于消化内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医生也往往查不到原因,最后转到精神科或心理科。由于隐匿性抑郁的表现不典型,往往被亲人或朋友误解,甚至被误认为是无病呻吟、没病装病。希望周围人能够给隐匿性抑郁症患者更多关爱和理解,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才能和其他类型抑郁症患者一样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梁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