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汕头日报
面对青春期的飙车孩子家长和社会要学会引导
关闭大脑、发动引擎、油门到底,接下来,像一发子弹出膛而去。在盲目迷失的青春里,这些飙车的年轻人不会关心,子弹最终会射向哪里……飙车族,这是一群追求个性与刺激的年轻人,他们在车流中用生命上演生死时速,在静夜里以引擎发出青春嘶吼,到底是什么吸引着这些年轻人迷上飙车?
在高中时代曾是“飙车族”的阿涛表示,半夜在马路上玩摩托的大多是初中高中生,不到20岁。自己当初玩车主要是觉得帅,晚上能在马路上狂飙,把时速表打到最大,听着风从自己耳边穿过,那种自豪和刺激是难以形容的。“速度太爽,今天都把表打爆了”是飙车族最爱说的一句话。
飙车危险,人人皆知,可这一危险的行为为何还有如此多的追随者?心理学上分析,在路上飙车,车主无非是想寻求速度刺激、挑战极速、受到关注和宣泄情绪。飙车的年轻人的行为方式,与其年龄段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文化里,青春期几乎是冒险、情感闹剧和各种出格举动的同义词。从发育的角度来看,青少年面临一系列社交和情感上的挑战,比如开始与家长分离、争取同龄伙伴的接纳,同时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另外由于他们还不够成熟,对社会的约束和规范,往往知之甚少或者重视不够,有的以挑战社会规则为乐趣。在这些人面前强调安全问题,反倒会让他们产生荣耀感。因为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冒险”正是他们标榜自我的符号之一。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热衷飙车,与其心理上长期压抑,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渠道也有关。有些人读书读不下去,工作也难以做好,飙车成了他们调节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参加飙车的车手说:“当我驱车疾驶时,我感到自己与车融为一体。车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掌控了一切。”车辆经改装后发出的声音,包括速度,会给驾驶者及周围的人带来很大的刺激,飙车族会得到一种病态的心理满足。吃饭穿衣等都可以凑合,唯独赛车不能,因为这是他们的骄傲。这种病态心理,和毒瘾、网瘾的心理需求有相似之处。
对于青春期的飙车者来说,关键是家长和社会引导得当,不让他们从事危害社会的行为,尽可能把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向正确的方向引导。父母和学校要尊重孩子,孩子其实就是在表现逆反情绪,爸爸不让我飙车,我偏喜欢,看你怎么办,这表示他在长大,有了全新的自我,对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认同她,他逆反的动力就会终止,要把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引导,尽量满足孩子追求成功的欲望。其次,飙车者如果有心理压力,应该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发泄,如跑步、爬山、打球等积极健康的运动。有些青少年之所以会违法,是因为不懂法,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果加强对孩子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也能减少飙车行为的发生。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心身医学科 张印南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