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特区晚报5月24日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http://www.step.com.cn/html/2014-05/24/content_528355.htm
慢性失眠咋治疗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病程常呈慢性。临床上长期失眠的患者很多,5年甚至10年以上病史的比比皆是。失眠的复发率高,难以根治。尤其慢性失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引起各方的关注。
一、失眠的分类
据国外报道,25%成人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10%~15%的人主诉失眠的症状影响到日间的工作与学习。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是不明原因产生的失眠症状,继发性失眠指失眠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的结果,如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症状。传统观念上认为原发病治愈后,失眠(继发症状)就能消失,其实不然,临床上不少患者原发病治好后,失眠症状继续存在,需要引起重视。
二、失眠的病因
除遗传因素外,近年来工作压力与人格因素对睡眠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很多人抱怨当代人学习工作压力大,各种挫败感增加时易导致失眠,但常常忽视人格因素的影响,有些人性格的影响比环境压力的影响更大。慢性失眠患者可能存在病理性神经过敏,过分关注身体健康、缺乏自信、追求完美,对自我或对别人要求较高,控制欲强、爱面子等都是导致心理紧张与失眠的原因。
三、失眠的治疗
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经济有效,但不宜长期应用,有些患者因担心药物成瘾而拒绝此类药物,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等,此类抗抑郁药有镇静效果,能改善睡眠,不会成瘾,临床上多数医生处方此类药物治疗失眠,但早期可能有头晕等其他副作用,需要逐渐适应。
心理治疗
有些患者不愿意服药治疗或者存在人格问题,可以考虑接受心理治疗。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CBT),不良睡眠习惯和对睡眠错误认知也是导致失眠产生和持续的原因。CBT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和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来达到治疗的目的,CBT比药物的作用更为持久,因为药物并不能够针对失眠的病因和持续因素进行治疗,在撤去药物之后症状往往会复发。但CBT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花费时间较多,开展起来相对麻烦。
在失眠的治疗中药物与心理治疗有互补的作用,没有一种治疗方案对所有类型的失眠都有效或能被所有患者接受,慢性失眠患者要调整心态,形成有益于睡眠的生活习惯,必要时合理用药,尽可能降低失眠对生活的影响。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郑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