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总觉得自己丑可能也是病
2015/6/24 15:51:20

以下是特区晚报2015613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www.step.com.cn/html/2015-06/13/content_633883.htm

 

总觉得自己丑可能也是病

 

  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曾被“颜值”不高、身材不好等外貌问题困扰,但如果过度关注自己相貌,甚至将其认为是缺陷,进而影响生活、工作、社交,就可能是得了一种不为大众熟悉的心理疾病——想像丑陋综合症,学名叫做“躯体变形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概念,它在1987年被美国心理学会写进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从属于强迫症这一类型。躯体变形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3项:1、过度关注一处或多处自认的外表缺陷,但实际这些缺陷并不会被外人所观察和注意到;2、在发病的过程中,出于对外表的考虑,个体会表现出重复性行为(如:通过镜子检查自己、过度修饰自己、抓挠皮肤、询问他人自身形象)或是重复性的心理活动(如:对比他人形象与自身形象);3、过度关注以致对个体的社会功能、职业发展等方面造成了显著的困扰或损害。

  躯体变形障碍患者会把自己的外形缺陷放大,并陷入焦虑和强迫行为的泥潭。他们往往要面临强迫性整容、强迫性以第三视角观察自己的外表和举止,以及强迫性怀疑他人注视自己等不适应行为。如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可能出现抑郁、焦虑、自残和自杀等行为。

  想像丑陋综合症在青少年群体中多发,经常产生这样想法的个体往往要面对低自尊、不自信、缺少安全感的困扰,他们也有更高几率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有统计显示,10名女孩中有6名会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不去做某些事,31%的青少年因为害怕别人关注到自己的外貌而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还有数据显示,对身材的焦虑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外貌的不自信也会成为一些女性放弃面试机会的理由。

  家长要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下几点会有所帮助:首先,要认识到外界对个体的评价是多元化的,外貌只占一小部分而已;其次,适当修饰自己,选择符合场合要求的穿着打扮,增强自信心;第三,重视文化修养的培养,提高个人涵养,也利于自我评价的提升;第四,加强体育锻炼,从内而外散发的活力和健康气息才是真正的美丽。最后,专家呼吁,家长应帮孩子树立多元化的审美观念,学会理性看待周围信息,有助于自信性格的养成。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周涵辉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