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高考临近压力大,心理问题袭向考生和家长
2015/6/24 15:48:01

以下是汕头日报2015529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http://www.stdaily.com.cn/html/2015-05/29/content_629337.htm

高考临近压力大

心理问题袭向考生和家长

 

近三月来,从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过后,每周都有高三毕业班的同学和家长到本中心专科门诊就诊,男同学小谢和毕业生的家长王叔就是其中的二例。

  小谢是本市一重点高中的毕业班学生,成绩向来是班里的前十名,老师和家长都对他寄予较高的期望,并不断鼓励他为学校和家庭争光,争取考上理想的重点大学。然而,自从第一次模拟考试过后,小谢一反常态,复习效率明显降低,自诉近来无论是月考试或是平常的小测验,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有时一看到试题,脑子就一片空白,什么答案都想不起来。平素活跃好动的他也变得沉默寡言,容易对同学和家人发脾气了,自感痛苦,对前途也十分担心。王叔的女儿也是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自诉近来看到孩子频繁的考试,每天都学习到深夜,自己也不知为何,整天都是紧张和坐立不安,晚上经常失眠。近来更是莫明其妙地总担心孩子在考试时,会出现涂错答题卡、忘带考试用品等问题。妻子虽耐心安慰,但仍无济于事而来诊。上述两例均是在一定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出现的焦虑、抑郁状态,是一种神经症,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危害心身健康。

    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应对紧张的高考,专家建议:

 

  1、考生应学会调节自身心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果是前期复习太紧张导致状态下降,应放慢自己的复习进度;如果是学习方法不对所致,则需要请教老师来调整学习方法。

  2、家长的焦虑情绪对孩子有着直接的辐射作用,这不利于他们调节应试心理。家长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画圈子给孩子。同时,考生应学会劳逸结合,有效学习。“8-18”的理论早已说明满负荷学习8小时的效果,不如拿出1个小时去运动、听音乐减压来得更加有效。

  3、重压之下,家长应当学会和孩子一起减压。一方面,家长自己应端正心态,消除“自己的孩子如果考不上重点学校,进不了名牌大学,那一辈子就完了,就不会有出息了”的错误观点,从而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应为孩子创造内紧外松的学习环境,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带给孩子,更没必要全家人像准备“战斗”一样,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特殊照顾,那样只会让孩子感到烦躁;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的心态都要放松,淡化高考这一事件,从认识上根本减压。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朱少毅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