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特区晚报
如何防止抑郁症“卷土重来”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高发病、高复发的特点。既往研究显示,50%~85%的抑郁症患者会二次发作,部分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会转化成慢性甚至难治性抑郁。抑郁症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年龄早、有明显的阳性家族史、发作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者复发率相对更高。心理、社会因素对于抑郁症的复发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不良生活事件的突然发生或长期存在的慢性不良应激一直存在,均会增加抑郁症复发的风险。另外,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症状减轻后便自行减药或者停药,治疗不系统,也是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降低复发风险?
1、首次发作治疗要充分彻底。抑郁症一经确诊,最好与医生一起认真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接受系统有效的治疗,争取在急性期获得临床痊愈。否则,会导致疾病的慢性化、难治化。两年前,周女士不幸患上抑郁症,家人为此非常紧张,带着她辗转各大医院就医,但是治疗了两年,病情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最近,周女士出现了自杀倾向。为什么治疗如此积极,病却越治越重了呢?原来,周女士为了尽快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换用了近十种抗抑郁药物,每种药物并未足剂量足疗程服用,多次自行停药、换药,结果欲速则不达。因此,提醒患者及家属,没有任何副作用、立刻见效、服用后绝不复发的“完美”抗抑郁药物是不存在的。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初期有可能会出现头痛、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治疗2~3周之后,药物才开始起效,只有足剂量服用6~8周疗效仍不佳者,方可换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治疗。因此,急性期的治疗应该通过系统治疗,最大限度地缓解抑郁症状。
2、遵循全程治疗的治疗原则。具体包括:急性期治疗(推荐6~8周)、巩固期治疗(至少4~6个月)和维持期治疗。患者在急性期和巩固期的治疗多能遵医嘱实施。但是,少数患者病情缓解之后自认为已经完全康复,抱着侥幸心理自行停药。国家抑郁症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首次抑郁发作临床缓解之后,至少还需维持治疗半年到一年;第二次发作临床缓解之后仍需维持治疗3~5年;三次以上发作的应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量至停药,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复发征兆,迅速恢复原治疗。
3、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根据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应激因素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抑郁症,必须抗抑郁药物联合个体心理治疗,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提高抗抑郁治疗的效果,防止抑郁症“卷土重来”。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胡晓虹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