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汕头日报
学生上课多动爱打架
小李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的男生,今年8岁。自上学以来,上课时很难安安静静的坐着,常常把玩手指和学具,或是老师在讲台上讲,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或是发出怪声,在课堂上经常随意离座走动;学习和玩耍时很难长久地集中注意力,总是虎头蛇尾,写作业时是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字迹歪七扭八,经常抄错题,自己的学习用品经常丢失。与同学相处时容易发生冲突,表现出攻击性强,冲动、任性等个性特点。同学们集体活动过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时而参与时而破坏,且常常与同学打架。
小李学习成绩落后,不能遵守课堂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任课教师大都认为,对他运用了多种教育方法但效果不佳。个别教师对他失去了信心,只要上课时他不严重破坏课堂秩序,也就不管他了。每次他犯错误之后,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向被打的同学道歉,或者当全班同学的面做自我批评,然而,每次批评过后,他仍然故伎重演。
小李的这种不良行为表现,属于典型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以注意力缺陷为最主要的症状,并伴有多动(活动过度)、冲动、固执和自控能力差等特征。这类儿童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至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较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也容易被其他同龄伙伴排斥。
家长通常是因为患儿在学校的表现不佳而求诊,希望能在短期能尽快纠正患儿的行为。一般,我们会根据患儿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能短期改善注意力,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对于疾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例如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行为治疗通过及时强化患儿的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另外,老师和家长面对患儿时需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 赵颖琳 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