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精神病患者如何回到原来的朋友圈
2016/1/14 9:47:12

 以下是特区晚报2016113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www.dahuawang.com/stwb/html/2016-01/13/content_691889.htm

 

精神病患者如何回到原来的朋友圈?

 

  面对精神疾病,病人本人和家庭都承受了很多痛苦和压力。精神疾病患者很多都是青少年起病,而这个时期正是他们求学或刚开始工作的阶段。很多患者在疾病治疗期向学校或单位请假,对于以前的朋友也中断联系。经过几个月的治疗,随着病情逐渐控制,病情得以稳定后,这些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庭都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不知如何向原来生活圈子里的人解释自己的“人间蒸发”,回到原来的生活圈子中去。根据既往患者的经历以及我们的临床经验,总结以下几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自身要摆正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接纳疾病。在很多普通人眼中,精神疾病患者被视为异类,发作时的症状可能是可怕的或“疯癫”的,可能给周围人带来过麻烦,社会上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病人本人也会因为得了这种病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病耻感问题是影响康复,影响病人恢复应有社会功能的一个障碍。有人由于在疾病发作期有一些怪异的言行举止,也羞于再见以前生活圈里的人,于是选择了回避,有的甚至退学或辞职。他们慢慢地退出了以前的生活圈,一方面为舍掉旧圈子里的人而遗憾和惋惜,另一方面想重新结交新的圈子却不是那么容易,患者可能又为迟迟打不开新的圈子而着急。我们自身要端正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人之所以患精神疾病,有生物学的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学的因素。精神疾病与人的道德、素质等没有任何关系。它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病,是可预防、可治疗、可康复的。因此,患者本人要把精神疾病当作“病”来看待,而不是自己的错误或者耻辱,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患病的事实。正如一名患者所言,“你自己越接纳自己的病情,你在跟别人说的时候,就会越轻松,别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世隔绝的孤岛生活无法实现真正的康复,与原来的生活圈简单地说bye-bye并不是明智之举。其中如何告知有一些方法和技巧,不直言疾病并不意味着疾病不光彩,而是要我们学会保护自己。当别人问及“这段时间怎么没见到你”时,不是一定要直接回答“我得了精神分裂症”、“我得了双相情感障碍”等等。社会大众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正确认识这种疾病,说了别人也未必理解,反而有可能造成误解。因此对于那些不理解、对精神疾病没有认识的人,可以循序渐进。比如先说“我睡眠不好,调整了一段时间”,“我这段时间情绪不好”。当然如果其他的同学们并不知道这位同学曾经患病的话,这应该算是他的隐私,不一定非要告诉你患有精神疾病。当然我们说出来后朋友是很重要的支持,在了解疾病的性质之后往往就能消除朋友的误会和不必要的恐慌,环境变得包容,不但不会歧视远离,我们反而会多些关心和支持。

 

  第三,一定要相信:别人不会听到你有精神疾病后就被吓到,别人相信你现在的样子,你如果表现正常的话也不会吓到别人。有人告诉同学自己被诊断有抑郁症后,同学的第一反应是:“哇塞,你得那么时髦的病!”“得了吧,你要有病我们都有病!”所以,大家更相信眼前的你,只要你现在的言行举止正常,大家不会把你异常化。后来,当这些朋友们确实了解到这位患者有时情绪不好时,朋友们都很关心,千方百计地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她疏解压力。当朋友们玩得开心时,她也会开开玩笑:“我都住精神病院了,你们别老欺负精神病人!”大家嘻嘻哈哈,一笑而过。以病作为谈资自嘲幽默一下,反而成为了增进朋友关系的润滑剂。

 

  因此,对于面对自己朋友圈有困惑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尝试运用以上技巧在康复期尽快实现回归朋友圈,恢复社会功能!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 张印南 主治医师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