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特区晚报
春季如何防止精神疾病复发
每年春暖花开时,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如发现曾患有精神病的家人近来有如下症状,就要注意了。如出现敏感多疑、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或精神活动逐渐变得迟钝、对人冷淡、孤僻、躲避亲人并怀有敌意,甚至出现恐惧、紧张、困惑、无故发脾气、沉湎于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自语、自笑和怪异举止,更严重者可能出现悲观消极、自伤自杀等症状时,表明患者病情有所反复的迹象,应及时陪其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咨询、治疗。
对于精神症状得到控制,但对自己的病史无认识、不愿继续维持治疗的患者,应加强认知性心理治疗,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有所认识,并要反复强调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过早、过量减药的危害,使其按医嘱继续维持治疗;有的家属见病人病情反复多次,拒绝服药,又考虑到家庭经济不宽裕,无法送其住院治疗,就不管或是干脆将其关起来,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其实,使不愿意配合治疗的病人继续维持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将无味的药研碎后藏于饭菜中,也可将药装在一些维生素或滋补药物的瓶子中,甚至将药装在胶囊中让其吃下,或是每一、二个月肌注一次长效针治疗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努力消除导致复发的因素,除必须做到上述的遵医嘱维持治疗外,还应注意其它外在因素,如春天阳气上升,常会造成人体肝火旺盛,出现烦躁、易怒、焦虑、头晕、失眠等,患者应注意不要食用辣椒、生姜、胡椒、大蒜、生葱、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食品。做到诸如戒酒和远离毒品,换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保持生活的规律性,避免各种刺激因素。精神病患者临床治愈之后,应适时安排其参加适当工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协助病人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应现实环境,妥善处理和对待个人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前途等问题。寂寞闲散在家、生活无规律、精神无所寄托,反而会引起病情复发。总之,只有药物、心理和社会的综合辨证施治,才能更好地防止精神疾病复发。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第二病区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肖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