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工作行为训练助精神患者康复
2015/4/2 9:31:22

以下是特区晚报2015328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http://www.step.com.cn/html/2015-03/28/content_612197.htm

 

工作行为训练助精神患者康复

 

生活与学习正常化是患者回归社会的基础,恢复患者的工作能力是精神障碍病人回归社会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工作行为训练能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工作能力。工作行为训练是劳动作业与职业活动方面的技能训练,包括简单劳动作业,工艺制作活动,回归社会前职业训练等。

    简单劳动作业 又称工疗,可在医院或普通工场内完成,一般要求集体进行,工种较简单易做的,如贴信封、糊纸袋、拆纱团、参加病房卫生工作、帮助开膳等,以此吸引病人注意力,提高工作兴趣,促进病人从一般生活慢慢过渡到工作生活中。此阶段不宜作物质或金钱奖励。

工艺制作活动 内容包括各种编织:织毛衣、织网袋、编篮筐等;各种美术品: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布制或木制玩具,各种模型制作,书籍装订、园艺种植等。工艺制作活动应根据病人不同病程指导其参加训练。参加训练的病人,可按其完成任务多少,给予适当的物质金钱奖励,以提高其参加操作的积极性。

    回归社会前的职业训练 也称职业康复是医院康复和康复培训机构、社区康复共同承担的一项重要康复措施。当今社会一般病残者的职业安置比健全者困难得多,而精神残疾者的职业安置更为困难。因此除了针对性的职业康复设施外,还需要必要的政策和法规作为保障。精神病人的职业康复训练可看作为一个从医院康复到康复培训机构,再到社区康复的连续康复服务过程。较严重的精神残疾者可能停顿在康复步骤的中段(如庇护工场);而有良好技能的病人可能一开始就较快进入康复的最后步骤。近年来,辅助就业这一职业康复模式引人注目,已用于各类精神病人。其原则是尽快将康复对象安置在一个具有竞争性的雇佣场所中,在指导下一边工作一边培训,尽量提供保持职业所需要的所有辅助性支持,大致过程是先由庇护工场、中途宿舍、康复俱乐部等输送合格对象参加短期培训和评估,再在辅助与指导下接受实地职业岗位的实践和训练,接着将评估合格者安排到雇用单位工作,再后就转入公开就业。

    总而言之,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能回归家庭和社会,并发挥积极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注意不宜操之过急,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从家务劳动过渡到社会工作,直至恢复原有的工作能力。使慢性分裂症病人或精神残疾者通过药物维持治疗、家庭干预、环境支持、功能恢复、技能训练,摆脱依赖性,提高生活质量最后重返社会,只有在药物使病人的症状得到较好控制的前提下,各种工娱治疗、康复手段和干预措施才可能顺利实施。因此,我们主张对精神障碍病人应进行全程的躯体、心理、康复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促使病人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 许振强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