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精神康复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2015/4/2 9:30:08

以下是特区晚报2015321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http://www.step.com.cn/html/2015-03/21/content_610291.htm

 

精神康复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精神康复则是通过调节身体机能、社会心理等各种方法,使由于精神残疾所导致的社会功能缺损得以恢复。精神康复过程是病人适应与再适应的过程,设法限制或减少残疾程度,同时培养和训练具有代偿性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康复治疗目标是使工作与生活得到重新安置,使精神病人能独立从事一些工作和操持部分家务劳动,提高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其社会角色水平和生活质量,使病人的社会功能得以恢复。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措施有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学习行为的训练及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等。本期重点讲述生活与学习方面的训练。

   (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

    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恢复程度较低者可基本维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程度较高者可进行文体娱乐活动,恢复得较好的患者甚至可与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分为以下三方面进: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这些患者往往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生活懒散,仪表不整,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盥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手把手地督促教导和训练,并可结合奖励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在一周内即明显改善。但这种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放松,即回复原状。至于其它未出现衰退的患者,由于急性发病期过后尚残留某些精神障碍,会影响日常生活,通常表现为被动、懒散以及对事物缺乏情感关注等,需进行督促和引导。

    文娱体育活动训练 着重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力,提高情趣和促进身心健康。文娱体育活动的内容应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除一般的游乐和观赏活动外,可逐渐增加带有提高学习和竞技性质的参与性内容,如歌咏、舞蹈、书画、乐器演奏、体操、球类比赛,或参与智力竞赛、欣赏音乐会等。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多因脱离社会生活而削弱,部分慢性患者被严重削弱以至丧失社会交往能力。而这项技能对参与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应尽可能促其恢复。目前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已逐渐采取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对付应激情况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鼓励其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二)学习行为的康复训练

    学习行为的训练是训练患者学会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一般教育活动和家庭生活技能两部分。

    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学习有关精神药物的知识,并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有所了解,学会药物治疗自我管理方式,如:通过训练使病人学会安全用药的知识,每次用药应查对标签;学习求助医生的技能,如在需要时能找到和得到医生的及时帮助,能向医生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要求,能有效地描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症状。家庭生活技能训练指在社区康复中,应训练精神病残疾者重新掌握家庭生活技能,包括家庭清洁卫生、家庭布置、物品采购、食物烹饪、钱财管理及社交礼节等。

    通过生活与学习训练之后,病人的日常生活趋于正常化,能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服药依从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初步恢复,但是对于病人真正的回归社会,还需要病人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从事轻中劳动强度的工作,在社会功能上尽可能接近正常状态。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 许振强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