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认识焦虑,远离痛苦
2015/1/12 11:17:21

以下是特区晚报201513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www.step.com.cn/html/2015-01/03/content_588937.htm

 

认识焦虑,远离痛苦

  焦虑是一种预感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遇到重大事件时常有焦虑,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和保护性行为,但当焦虑的情绪产生于正常的情境中,其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处境不相称,或这种体验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且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时就成为了一种病态表现,即焦虑障碍。该病涵盖一组精神疾病,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表现为以焦虑担心为主的主观情绪状态,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包括呼吸、脉搏增快、多汗、震颤以及发抖、肌紧张和坐立不安等。

  只有约16.5%的患者接受了精神科治疗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表现,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焦虑障碍却是一种真实和严重的疾病。近年来,焦虑障碍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但目前只有约16.5%的焦虑症患者接受了精神科治疗,大量患者从来没有到精神专科医院看过,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治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焦虑和抑郁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长期焦虑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有研究报道称,发作性焦虑的自杀率并不比抑郁症低。如果对焦虑障碍认知度不够的话,患者经常出现反复到其他科室如急诊,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去就诊的现象,对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如果疾病长期得不到关注和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的明显下降。焦虑障碍会给患者自身乃至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焦虑障碍的治疗

  药物治疗:目前对于焦虑障碍治疗最主要的药物是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现在选择最多的是SSRIs类药物。第二类是抗焦虑药物,叫苯二氮卓类,这类药物抗焦虑效果非常好,而且能够很快消除焦虑症状,但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如何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需由专业的精神科医师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的严重程度、工作性质等进行考虑。另外在治疗开始后的第一个月内安排较高频率的复诊,或调整药物剂量,以监测治疗反应及提高依从性。特别对于老年人更要注意,由于老年人对于抗焦虑药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发生增龄性变化,且对抗焦虑药的镇静、精神错乱、共济失调和步态障碍等副作用更为敏感,所以要随时复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非药物性治疗:非药物性治疗包括自我调节、心理干预、认知行为治疗(CBT)等方式,也可采用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生物反馈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单药治疗并不能充分缓解焦虑症状的患者而言,联用认知行为疗法是个不错的选择。而轻度的焦虑障碍可以单用其中一种心理治疗就可以了。心理治疗应选择到正规的心理治疗(咨询)中心进行,因为不恰当的“心理治疗”有时会带给患者适得其反的作用。

 

  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 张印南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