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你了解抗精神病药吗?
2014/10/8 9:25:08

以下是特区晚报927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www.step.com.cn/html/2014-09/27/content_563436.htm

 

你了解抗精神病药吗?

 

  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抗精神病药不了解,或者存在片面或错误理解,导致未能按医嘱服药治疗,严重影响了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故有必要针对临床常见的某些问题,谈一谈对抗精神病药的理解,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

    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改变人类精神活动的药物。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状态、感知觉、思维、情感活动以及意志行为等等。当人患精神疾病时上述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了某些精神症状,导致了精神疾病的形成。因此,绝大多数精神障碍需要药物治疗,方能改善精神活动,消除精神症状达到疾病的康复。

  抗精神病药物不是麻醉药品。诚然,在老的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中,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在疾病的治疗早期确实起到了改善睡眠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有帮助,但它不是主要的治疗作用。随着患者疾病的好转,这种镇静催眠作用终将成为其副作用。大多数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没有或很少有镇静催眠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改善人的精神活动。

  关于药物起效果问题,抗精神病药物需要服用一定时间后方能显现其临床效果改善精神症状。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作用机制的特殊性,它的应用需要使神经系统的某些物质建立新的平衡,患者的精神症状方能得到缓解,临床实践表明服用抗精神病药至少需要68周方可能看到临床效果,频繁更换药物品种对患者治疗没有好处,欲速则不达。

  关于药物副作用问题,药品说明书会写很多药物的不良副作用,它是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总和,不能理解为服药后均会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有些副作用是很罕见的,因此,家属及其患者不需要过分的担心及害怕,只需要将服药后的感觉与医生做好沟通,从而帮助医生对药物及其剂量做调整,达到减少副作用和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于药物的剂量大小问题,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从小剂量到治疗量逐渐调整,只有到达足够的治疗剂量,方有可能取得治疗效果,而剂量的大小控制需要医生根据病人情况来调整。

  关于剂量调整问题,千万不能一步到达治疗剂量,在无特殊情况下,如需要更换或停止药品的使用,也须逐渐地加或减量,否则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造成某些躯体的损害。

  关于成瘾问题,目前抗精神病药物不存在成瘾问题,只是患者治疗的适应问题。对于治疗已经取得疗效的药物来说,长期使用是能够保持它的临床疗效的。而对于未能取得疗效的药物,只要逐渐、缓慢减量,绝大多数患者还是能够成功地停止药物的使用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疾病恢复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采用适当的剂量,维持较长时间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保持超过两年以上的无症状稳定期巩固治疗。因此,必须做好定期随访及药物副作用的监测,完成相关的辅助检查。

  以上只是对临床上碰到的常见问题做些解释,希望对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生卓永宁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