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特区晚报
因势利导让掩饰的精神病患者就医
“我没病,我不用看医生不用住院不用吃药”。这是很多精神病患者常说的一句话,而且会对自己的异常表现极力加于掩饰,对外人可表现得很好,能进行简单地搭讪和问候,对症状牵涉到的人则是另外一副脸孔。小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入院时一直跟在她丈夫后面嘀咕“你这个骗子,出来之前跟我说到某亲戚家,却把我带到医院……”,看到医生她还会对医生点头示意,表面上看起来挺正常,她丈夫却感慨万千:“在家都快被她逼疯了,今天不把她送来过一阵子我自己就可能要住进来了,两年多了,不工作不干家务不照顾小孩,每天下班回来都被审问今天跟那些人交往过?做过什么?还要到我身上闻一闻,查我的手机,家里的电话响了抢着接,如果是女的来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挂断,下班稍晚一些就火冒三丈,骂我又跟人鬼混去了,有时还打我或摔砸东西,两个小孩常被她吓得直哭。我父母要是上前劝她,则遭她推搡,不近人情。家有客人来她就躲开,如果是年轻且是女的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就责问人家:‘来我家干什么。有时小声自语、自笑,无目的走动,不时到阳台上张望;以前喜欢看电视节目,现在也不看,还不允许家人看,常莫名其妙关掉电视,一直拒绝就医拒绝服药。”
“医生我没事我很正常,你让我回去!”,这是她与医生见面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住院后经常说的一句话,住院两三天就认识了同室病友并常与病友一起到户外活动,饮食、睡眠正常,日常生活自理很好,唯独对她入院之前的异常表现只字不提。医生给她提示,她没让医生把话说完就已经先否定了并很肯定地说:“我对我丈夫很好,我很相信我丈夫,从没怀疑过他,照常工作,照常接送小孩上学带小孩去书店买书……”,说话时也未见其自语自笑及怪异的动作行为。一日,医生把她请到探访室,也是病人看电视休闲娱乐的地方。刚要进门时她突然吓得脸色苍白倒退了几步,说:“你带我来这干什么?”医生说:“跟你聊聊,看什么时候可以让你出院。”,听到出院二字她鼓起勇气进来了,问她刚才为什么那么紧张?她保持沉默。医生说:“本来很想帮助你,知道你想早点出院,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告诉医生,怎么帮你呢?”“你真的要帮我?我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你是不是就可以出院了。”她说。医生对她点了点头。
“我看到电视机我就很害怕,害怕听到‘公众’的声音。打开电视就能听到‘公众’的声音,如刚来医院时的几天就听到‘你在这里好辛苦,你的衣服也不漂亮……,’男男女女一群人嘲笑我。我还能跟‘公众’对话,如在大巴车上,电视里面叫我的名字,我问叫我名字干啥?回应说跟你聊天,我说在坐车没什么可聊的,也就停止说话了。在我自己家里,电视开起来就听到:你老公在外面泡妞了,还不赶快追,回来你要骂他。很奇怪到那都能听到‘公众’的声音,我怀疑那些人一直在跟踪我,因为这个原因我都不愿意看电视,差不多两年了,看你开门让我进来,我以为你要开电视给我看,我不愿意再听到‘公众’的声音。
显然,患者说的“公众”的声音实际上是言语性幻听,在幻听的影响下出现自语自笑、多疑,疑丈夫有外遇、疑被人跟踪以及其它的异常行为,患者一直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就医治疗。对待此类患者首先要取得病人信任,充分了解病人心理,有时候迎合病人,鼓励病人,支持病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作为家属,也应因势利导才能把患者引导到医院来就诊。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梁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