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发以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全体职工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不畏险阻、共克时艰。其中有一群人,他们天真活泼而不失沉稳、朝气蓬勃且勇于担当,稚气未脱的脸庞也丝毫掩盖不住他们那坚定的眼神。他们在医院、社会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坚守在抗疫一线,与全国疫情防控人员一道英勇奋战,为全面夺取战疫胜利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就是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硕士研究生们。
许丹燕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在读硕士,也是一名“95”后青年党员。疫情期间她所在的二病区被暂设为缓冲病区,用于收治新入院及有发热症状等需重点关注的病人。由于病区的特殊性,治疗及防护工作形势严峻,再加上大部分学生过年回家受疫情影响不得返校,人手紧缺使得工作量剧增,丹燕并没有退缩,作为本地人的她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享受难得的假期。但是她深知医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第一时间主动返回病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还参与汕头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的轮值,并主动提出可以安排连续值班。丹燕说:“因为我的家人也是医护人员,他们一直以来都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是新一代的医护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退缩”。
同为在读硕士的李旭纯,疫情早期因为接触了湖北居住史的亲戚在家自行隔离,但是隔离期刚满她立马返回医院坚守岗位。谁知重返临床一线的第一天班,她所在的二病区出现了疑似病例,她和当班的全体医护人员连夜完成所有患者的转移并就地隔离。旭纯说:“我都快焦虑了”,但是这一段连续隔离经历并没有击垮她,很快她又重整旗鼓。尽管她一心无所畏惧,但是摆在她面前的还是重重困难。由于隔离病区的特殊性,早期防护物资紧缺、人手不足工作量大、防控压力大。但是在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在家人的鼓励下,她顶住了重重压力坚持下来。 旭纯表示,因为家里小孩子多,自己也经历了隔离,担心家人会受影响,所以一直不敢回家。家里人也很担心我,但是父亲说:“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做下去”,那段最困难的时期也算是累并坚持着,好在挺过来了。
“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赶紧结束,我可以回家看看”。王萍是四川眉山人,因为大年初一值班的缘故原本计划大年初二回家的她由于疫情爆发未能按计划动身。一方面担心长途跋涉并且接触人员复杂有感染风险,另一方面觉得医院人手会不够,留下来帮忙也挺好的。由于一病区其他学生未能及时返岗,这段时间她管的病人量几乎是平时的2-3倍。但是王萍没有任何怨言,工作上仍然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由于精卫中心疫情防控期间禁止一切家属探访,使住院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且患者活动范围相对集中,个人防护工作更需要引起重视。细心的王萍当然观察到了这些特殊情况,所以她做好诊治工作之余,经常一边安抚患者情绪,一边不厌其烦的提醒、指导患者们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她说:“这段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是我的带教胡晓虹老师和其他老师们都对我很好,经常给我带吃的,我都把自己吃胖了”。“我真的很想家里”,这个俏皮可爱的小女生虽然很乐观,但是说到过年时候没能回家,眼眶里仍然泛起了泪光。
因为疫情原因没来得及回家的还有丁蕾。丁蕾是辽宁营口人,由于参与汕大附一院急诊科值班错过了回家的航班,她取消了自己回家的计划。疫情期间,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发生交叉感染,精卫中心社区团队采取了于精防日前统计好当月需取药患者名单并先将药物备好打包,再由社区工作人员送药上门的方式为社区患者提供送药服务,工作量比平时几乎增加了一倍。且社区服药患者数量庞大,部分精防点一个上午要准备200余人的药物。精卫中心负责社区义诊送药的队伍工作开展一开始举步维艰,丁蕾的加入改变了现状。两个月来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极大的缓解了社区队伍所面临的困难。好学开朗的丁蕾说:“一年才回一次家,不能回去当然会难过。但是很快我就觉得上班也挺好的,过年回家放假会耽误了工作和学习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多少最美“逆行者”无怨无悔、挺身而出,一个个焕发着璀璨光芒的身影迎着疫情逆流而上。同时在后方,像林素仪、许丹燕、李旭纯、王萍、丁蕾等一直坚守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医学生们同样值得被钦佩与铭记。她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在抗疫战场中写下属于自己的平凡篇章、自己的本领与意志响应着习近平总书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鼓励。也在此期盼全面夺取抗疫胜利之日早日到来,让在外求学的游子可以短暂的回归父母的怀抱,暂时地享受那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