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介绍 > 医院荣誉
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巾帼风采
2009/12/29 15:09:33

 

“五一”节前夕,由于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护理部全体人员坚持高度的人文关怀理念,用爱心呵护患者受伤的心灵,为患者的身心康复无私奉献,成绩突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悉心照料,给患者一个“家”
精神病患者往往有生活懒散、不知清洁、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特点,而住院精神病患者绝大多数没有陪护,因而,护士承担着对他们全部的生活照料:如督促患者早晨起床洗涮、白天沐浴更衣、夜晚盖被挂蚊帐、每周剪指甲、定期理发刮胡子等,对受精神症状支配而拒食者,必须一口一口地喂食,甚至鼻饲、输液;对自理能力丧失者,每天要为其洗澡、换洗衣服,及时清理床上地上的粪便,还要耐心训练他们定时上厕所、洗澡等习惯。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对于这类特殊服务对象难度很大,如给患者洗澡、插胃管等,常常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完成;劝患者服药有时会遭泼水、吐痰、打骂。尽管如此,把患者照顾好,保证他们衣着合时、仪容整洁、干净舒适改变人们心目中“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形象,维护他们的尊严;让他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使他们获得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权力,再苦再累大家都觉得应该。不放弃、不抛弃,这是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全体护士的共识。
以人为本,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以人为本、尊重精神病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生活、治疗、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如摒弃传统的封闭式、车厢式管理,让患者居住在绿树成荫的四合院病房,每天在医院内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不安装监视器等,既尊重个人隐私,又保证病友间的交往;以名字职务职称辈份等称呼患者而不叫床号,医患各穿自己的平常衣服,既防止给患者贴上“病人”标签,又消除了医患隔阂;提供形式多样的体育、娱乐、手工活动,尤其是逢年过节,为患者包粽子、买月饼、煮汤圆、过生日,一起装扮病区,晚会同台演出,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患者感受了“家庭”的温暖。这种管理模式比传统封闭式管理更容易发生男女关系、逃跑、自杀等意外,护士的压力也大增,但它对患者的康复极其有利。同时,护士还承担着做好家庭护理的任务,就是让家属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识,教育家属正确对待患者的疾病,关心、尊重患者,而不是歧视和嫌弃,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位来自香港的女患者,住院十几年,家属从未到院探视,在一封封家书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自暴自弃。对此,护士长多次与其香港家属打电话沟通,病区护士给予安慰、疏导,工娱疗室的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其参加各种活动,推选她的手工作品到北京参赛,让患者在医院快乐度过六千多个日日夜夜,最近高高兴兴返回香港。
严格自律,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精神障碍患者因症状支配或人格改变,一时无法控制,冲动打骂护理人员时有发生,如果工作人员采取惩罚、报复手段,将严重侵犯精神病患者的权益。精神卫生中心除了加强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条例,使“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成为护理人员的群体意识。
去年初,患者郑某突发冲动,将护理人员小陈一只眼睛打伤,尽管立即将其送往汕大眼科中心手术治疗,遗憾的是这只眼睛再也见不到光明,没有人责骂该患者,甚至当患者家属说出“你们找政府去,不要告诉我”这样不近人情的话时,受伤的小陈却令人感动地说:“不跟他们计较,一家出了两个精神病人也真够难的。”
大多数精神病人因病致贫,哪怕是几十块钱对他们都很重要,因此,拒收红包或将红包转为患者零花钱,是精神卫生中心的一贯做法。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护理人员共拒收红包1万多元。
充分尊重精神患者的人格尊严,以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促使患者全面康复并回归社会,这就是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美丽、善良的“天使”们的护理理念.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