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介绍 > 历史回眸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简介2009
2009/12/29 14:5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是由香港李嘉诚先生捐建、我国著名精神医学家伍正谊教授主持创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精神卫生机构,拥有四个病区、160张床位,配套门诊大楼、心理咨询中心及精神卫生研究所等。以高度的人文关怀办院理念及“建筑园林化、管理开放化、生活家庭化、治疗综合化”的管理模式被国内专家誉为我国“二十一世纪精神病院发展模式的雏形”。
* 广东省首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
* 国家“211工程”汕头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广东省首家精神科医师培训基地(2004年)
* 广东省“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龙湖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2006年)
* 广东省“十一五”医学特色专科”(2008年)
* 广东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
* 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2008年)
*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2006年?7年)
 
以人为本的医院管理模式:
建筑园林化:医院按园林式倚山筑造,楼阁亭廊,错落有致;湖光山色,曲径通幽。院内玉兰园、棕榈园、馥香园、金凤园、金果园簇拥生辉,花香飘逸。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优美、幽静、舒适的疗养环境。
管理开放化: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确立医患平等意识,让患者在院内有全开放的活动空间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由,以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最大限度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权利。
生活家庭化:病区按四合院建造,病房按家庭式布置,没有工作服,没有病号服,男女老少,医患之间,同活动、共娱乐,如邻里、如亲属,寓治疗和关爱于娱乐活动之中,舒缓医患的心理隔阂,形成和谐的家庭邻里气氛。
治疗综合化:坚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心理治疗为主导,工作治疗、娱乐(音乐)治疗、体育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确保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特色鲜明的心理卫生服务——心理咨询中心
依托医院品牌和人才资源优势,专业从事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与治疗,开展面向普通人群和轻性心理问题人群的心理卫生服务,消除普通人群对精神科门诊的恐惧心理和误解,建设特色鲜明、服务面广的心理卫生新模式。
主要服务项目有分析性心理治疗、青少年儿童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神经心理测验(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抑郁和焦虑评定;儿童智力测验,孤独症和多动症评定;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评定等)、沙盘游戏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情绪障碍专科门诊等。
 
康复模式 独树一帜
传承以精神障碍患者重获自尊、回归社会为己任的传统,在汕头市各区设立10个社区防治康复点,实现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化,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被中残联誉为“汕头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其中龙湖区精防网被列为省卫生厅示范区建设单位。
1993年至今,以精神科医师为主导,精神科护士、职业训练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通力协作的“五位一体”精神病防治队伍,共为社区患者义诊近10万人次。
从1994年起实施精神残疾康复奉献行动,共为汕头市各区县经济贫困的精神病住院患者提供减免费治疗1268人次;
20049月起,把每月1日设定为“医疗义诊日”,定期组织专家在门诊部为精神病患者实施义诊,奉献爱心,义诊近3680人次.
 
学科建设
* 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仅2004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SCI文章5篇,获科研成果奖6项,并出版了系列精神医学专著。现正申报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点。
* 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生物精神病学实验平台,保障学科各专业面的研究。专业方向涵盖精神病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精神药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
* 具有每年培养8-10名硕士研究生的能力,有多篇研究生论文在《Neuroscience》、《Cognitive Brain Research》、《中华精神科杂志》、《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4篇论著被SCI收录。2名研究生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
 
新医院建设
 根据汕头大学总体规划要求,医院易地重建于汕头市龙湖区万吉片区,占地面积42.3亩,总建筑面积14383平方米,包括三个普通病区和一个高级病区、一栋门诊楼、一栋培训楼及其他办公配套设施,设置病床200张,预计明年初完成医院搬迁工作。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