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8 10:20:42
于2009年12月9日,发表在汕头特区晚报。
睡眠是机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求得生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生命过程,是机体适应白天和黑夜变化节律的重要生理活动。在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睡眠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维持白天警觉状态、稳定情绪、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等非常重要。历史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惨剧和三里岛电站核泄漏事件,均与个别工作人员的睡眠不足有关,其教训是令人深思的。因此,足够时间的睡眠必不可少。
睡眠障碍的定义包括夜间和白天两方面,夜间尽管有恰当的时间和机会可供睡觉,但仍然反复发生入睡、睡眠维持、睡眠巩固困难或睡眠质量障碍,导致白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成年患者往往主诉入睡困难和难以维持睡眠,夜间长时间觉醒,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少数患者感觉睡眠质量不高,即使在足够时间的睡眠后,也无精力恢复的感觉。
睡眠障碍的一般诊断标准包括:1)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或过早醒来,睡不深,长期存在睡眠无恢复更新的感觉。2)尽管有恰当的条件和机会睡觉,但仍出现上述异常。3)白天存在以下相关异常:疲劳或全身不适;精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社会工作、职业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情绪紊乱或烦躁;白天困倦;消极、倦怠、缺乏创新;容易犯错或工作和开车时易于发生事故;由于缺乏睡眠而紧张、头痛或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过度关注或担心睡眠。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适应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矛盾性失眠、不恰当睡眠卫生性失眠、药物或毒品原因性失眠、躯体或神经精神疾病性失眠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失眠等。
目前对睡眠障碍诊断最具价值的检查是多导睡眠脑电图,在夜间睡眠时除监测患者的睡眠脑电图外,还同时监测眼电、肌电、呼吸运动、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脉搏、体动和体位。它不仅能准确反映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还能反映影响睡眠的各种呼吸、心血管和运动等事件。对日间困倦程度的检查有日间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以及嗜睡问卷量表。值得提出来的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何种睡眠障碍以前千万不要盲目的服用各种镇静安眠类药物,否则,非但解决不了睡眠问题,可能还会加重睡眠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王俊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