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5 9:56:13
于2009年11月6日,发表在汕头特区晚报。
小林,男,10岁,反复对抗、拒绝听从大人要求,易发脾气2年。小林自2年前始在家常因日常生活小事或学习问题与大人争吵,表现固执,易发脾气,拒绝听从大人要求;在学校经常无故烦扰同学学习,被老师批评后常怀恨在心,狐疑老师袒护同学,埋怨老师,多次拒绝上学,甚至扬言要报复同学。平素好胜心强,对挫折的忍耐性低;与家人、同学、老师相处困难。诊断考虑为对立违抗性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的抗拒、公然反抗、不服从及敌视权威的一种行为模式。对立违抗障碍孩子的父母常以“拒绝-强制”的教育方式来规范儿童的行为,他们对孩子的严厉干涉、拒绝、否定,甚至粗暴打骂、体罚。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放纵的教养方式,也会使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欲望不断膨胀,对挫折的耐受力差。挫折-攻击理论认为,当目的行为受阻或被迫中断时产生挫折感,从而产生对抗行为。研究发现,家庭因素是对立违抗障碍发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矛盾冲突多、情感交流差,单亲家庭、破裂家庭、父母物质滥用或违法,父母患精神疾病,存在某些人格缺陷,以及经济收入低,教育程度低等,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容易出现对立违抗障碍。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长可采用以下策略来应对:确定一个标准,只要达到就给予表扬;孩子做得好就表扬奖赏。为孩子明确制定在家和在校的行为规则,让孩子完全理解如果打破了规则会发生什么事。有效的惩罚就是让他离开他最喜爱的东西,如看电视等。当他失控时,得先把他放在一边不去理他,直到他安静下来后,再与他交谈关于刚才发生的事,让他说出所有的不快,再告诉他如何做更好。让孩子的老师或其他密切接触者知道孩子存在对立违抗性障碍,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至少每个月开一次家庭会议,讨论与评估孩子的情况。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及娱乐活动,保持睡眠充足,对孩子会有帮助。此外,大人要学会改变自己,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并及时与心理医师沟通。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