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斯人已去 精神永在
2013/4/8 15:06:14

 

斯人已去  精神永在
——深切怀念汕大精神卫生中心创始人伍正谊教授
陈静芳
为弘扬伍正谊教授“一切为了病人”的人文精神,表达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创始人的深切怀念与诚挚敬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于43为伍正谊教授塑像举行揭幕仪式。作为曾经跟伍教授一起工作过的我,每当看到伍老塑像,就让我回忆起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27年前,我和8名同学分配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当时,医院刚刚动工兴建,我们暂时被安排到附一、附二临床科室学习。有一天,一位老主任对我说:“阿妹,留下来吧,精神病院不能去,那些疯子会打人、会撕烂你的衣服。”听了这话我很不高兴,但在我心理的确引起一些波澜,对于今后工作的安全性多少有些担心。根据医院建设进度,几个月后我们回到汕头大学,与伍老的接触自然多起来,他和老伴都非常平易近人,我们经常在晚上到他家里去陪陪二老,其实更主要是,和他们相处我们感到很温馨、很快乐。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吃着糖果,听伍老讲述他大半辈子在国内外工作学习访问交流的经历,他侃侃而谈,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就像章回体小说,更像毛毛春雨不知不觉之中他把“爱国家、爱集体、爱病人、爱朋友”这些大道理无声地渗透到我们的脑海中
伍老对精神病人不幸的遭遇和残酷的生存环境深感痛心,他告诉我们,在我国一些农村,有的把精神病人锁在猪圈里,有的把他们看作神鬼附体的躯壳而殴打驱魔。他说:人们认为精神病人蓬头垢面、赤身裸体、不知羞耻、毫无理性。这是完全错误的,精神病人其实最懂感情!文革期间,有一个病人来看门诊,听说我被安排去“劳动改造”,大老远跑去看我,看我过得好不好,这是毫无理性吗!他经常说:“我们医生护士首先要把精神病人当人来看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他们应该与所有人一样享有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权利,我们要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有用之人。”伍老以他的经历和真情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他对精神卫生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精神病人深切的同情和真挚的感情深深影响着我们,因此,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遭受任何嘲讽,还是面对多少诱人的工作机遇,我们都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地追随着伍老。
中心开诊后,伍老经常到病房看望病人,无论是病人情绪激动还是有过激行为,他从不批评,而是耐心听他们倾诉,肯定他们合理的需求,然后循循善诱,最终将他们不良情绪一一化解。因此,病人很喜欢他,每次都把他团团围住,来的时候“老爷爷好”,走的时候“老爷爷再见!”、“老爷爷有空再来”的声音此起彼伏。他爱他的病人,也爱他的员工,
1988年我被开水烫伤,他知道之后马上过来看我,还叮嘱洪晓虹医生要赶快请会诊,请专业的医生来诊治,说替我照顾好。1996年我到北京去,准备住在他北京的家里(当时他们一家住在汕大),他事无巨细叮嘱我,钥匙寄在哪、大米放在哪、怎么坐车、晚上不能太晚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他楼下邻居便来敲门,告诉我:昨晚广东来电话,伍老说忘了告诉你要记住安全使用煤气,他焦急得睡不着觉,但电话太晚了,我们不敢上来打扰。我感动得说不出话。
没有滚烫的语言,没有舍生取义的壮举,伍老一生朴实无华、一点一滴诠释他的大爱。
斗转星移,苦乐与共,伍老和我们在一起才10个年头,他老人家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他去逝前几天,我到附一院看望他,病榻中的伍老发音已经不清晰,需要他儿子伍必涵老师转述,他说:“我已经不能跟你们在一起了,你们一定要努力,中心要发展”。我相信这句话他一定不只对我一个人说,因为这是他的期盼和嘱托!
回首往昔,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向往;承前启后,我们任重道远;斯人已去,我们不能空留追忆!当前,中心正朝着三级医院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已列入国家规划纲要。优质护理服务与伍老提倡的“一切为了病人”一脉相承。我们只有弘扬伍老的人文精神,关心尊重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中心的发竭尽全力,才能告慰伍老的英灵,才是对伍老最好的纪念。
     深切缅怀伍正谊教授。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