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示精神,切实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10月11日上午,由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第一期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汕头大学顺利开班。
当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教育部等十七部门2023年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强调,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责任。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更需要我们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撑。
早在2015年,汕头大学成为首批广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当前,区域内共有13所高校。通过构建“资源共享、师资共训、危机共防、科研共促”的协同机制,汕头大学正致力于打破校际壁垒,推动片区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提升。
开班仪式由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成长中心副主任李艾主持,汕头大学学生处、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第十片区代表及辅导员参加。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李韵主任、汕头大学学生处吴锳凡处长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开班仪式上,汕头大学学生处与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三级能力培养体系,为区域内辅导员队伍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资源,系统提升辅导员在心理问题识别、危机干预和沟通疏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打造一支既懂学生工作又具备心理专业素养的辅导员队伍。同时,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还将为区域内所有高校提供就诊“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优先诊疗和全程跟踪服务。此次汕头大学与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共建“校医协同”心理服务模式,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医疗资源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大力拓展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承办汕头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是汕头市职工心理驿站建设单位、并助力本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其中自2020年以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和汕头市教育系统合作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服务,成功探索“家-校-医”联动机制,已累计服务735所学校超过137.5万人次,培训心理健康教师481名。作为广东省精神科医生培训中心,医院长期承担我省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已累计培训超过500名精神科转岗医师,同时大力拓展校园心理师资能力提升培训,2024年起,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联合举办了两届国际心理健康师资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全国高校心理教师、辅导员及学生管理干部提供系统培训,全力提升高校教师心理问题应对能力。
本次培训班特别邀请到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小立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赵久波教授,以及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教学团队,采用理论授课与案例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课程体系,助力高校辅导员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方法,切实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