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介绍 > 专科护理
精神疾病科普知识
2025/4/16 9:13:19

一、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机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达到疾病治愈,正常地生活。

图片1.png

二、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精神疾病确切的致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是内部因素,即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包括遗传因素和人格特征等:其二是社会心理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灾难,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不良事件、家庭、社会环境等:其三是各种理化因素(酒、药物、工业中毒等)及生物学因素(各种感染、躯体疾病等),其中内部因素是发病基础,其他因素是发病条件。许多人误以为精神疾病都是受精神刺激、小心眼、想不开引起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图片2.png

三、如何认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的"蛛丝马迹"

精神分裂症多缓慢起病,缺乏明显的起病时间,早期发现困难,但发病初期往往出现一些"蛛丝马迹"

(1)类似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倦怠乏力。

(2)性格改变:一向温和沉静的人,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小事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人在议论他。

(3)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和朋友变得冷淡,不关心别人,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关心,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害怕。

(4)意志衰退:原来积极热情、好学上进,变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无故逃学;或变得生活懒散,不修边幅。

(5)行为动作异常:沉默不语,面无表情或对空叫骂,喃喃自语,或做些莫名其妙,令人费解的动作。

如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又无合理解释,应予高度重视,及时找精神科医师检查,及早治疗。

四、精神病能治好吗?

多数患者都能治好。

的确,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成以上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对于首次发作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那么,为什么人们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这主要是由于医生和普通人判断患者好没好的标准不一样。医生是从医疗的角度判断疗效,症状消失了,自知力恢复了,病就算好了。而普通人则认为,精神病人只有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工作,才算病好了。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之所以受到怀疑,原因就在于:

(1)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显得呆板、迟钝;

(2)病情容易复发,而且事实上精神病的复发率也确实相当高;

(3)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虽然已经达到临床痊愈,却仍然不能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所以,虽然医生认为很多患者已经治好了,但其他人仍然觉得他们"有毛病"。

不可否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目前确实不尽如人意,而且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已成为妨碍患者康复的一大难题。但是,也应该看到精神病治疗复杂的一面,影响疗效的因素决不单纯是医生和药物,还包括家属和各种社会因素,有很多药物治疗以外的因素是医生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不能因为对眼前的治疗效果不满意,就否定精神病学的成绩,更不能妄言精神病治不好。近三、四十年来,许多治疗精神病的新药已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精神病治疗学也总是不断发展的。可以相信,精神病的治疗手段会越来越多、效果会越来越好。在医护人员们为此目标不懈努力的同时,也衷心希望广大的患者家属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帮助精神病的治疗,共同为精神病患者尽一份力。

五、怎样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是一种高度复发性疾病,要从根本上防止复发非常困难,但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大大降低复发率。

(1)坚持服药:一般患者往往在症状好转以后自行停药,据统计有80%的患者在停药后复发,因此维持治疗是防止复发的最有效方法。

(2)定期复查:一般情况下,应每月复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定期复查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患者安静和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激励和陪伴他们参与活动,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增强患者信心。

(4)注意识别复发征兆:无缘无故的出现失眠、情绪变化、发呆发愣、反应迟钝、生活懒散等或原有精神症状重新出现、否认有病拒绝服药等,应及时就诊,以免病情加重。

六、精神疾病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意义

精神疾病患者经系统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坚持服药的意义非常重大,其目的是预防精神疾病复发。大量临床资料证明,精神疾病是一种具有明显复发倾向的疾病,导致复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未坚持服药。患者及家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认为病好了就不必再吃药,出院后不久就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反复的最主要因素。

那么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坚持服药多久呢?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至少要维持量服药3年,且病人病程越长,复发次数越多,需要维持量服药的时间就越长。许多学者主张,对这类患者需要终身维持量服药进行治疗。就像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停药可导致血压波动一样。有不少患者病愈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药物,能够胜任原来的工作,因此千万不要把服药当作是负担,一定要坚持服药,防止疾病复发。

图片3.png

七、精神疾病患者能结婚、生孩子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法律方面,二是人情方面。

法律方面,婚姻法只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的疾病禁止结婚,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期内不能婚育,对于其它状态下的婚育问题则没有硬性规定。而判断患者不在发病期的依据,是精神科医生出具的"临床痊愈"证明。 相比之下,人情方面该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婚姻能使患者享受到规律的家庭生活,得到更多的照顾,减少自卑心理,有机会与外界多交往。

患者如能在配偶的陪伴和督促下,严格遵医嘱就诊和服药,就会大大减少病情复发的危险性——此为利;但婚姻必然会伴随家庭矛盾,如果婚后"内战"不断,势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精神刺激,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此为弊。因此,精神病患者在考虑婚姻问题时,一定要权衡利弊。

精神病人也是人,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因此,没有理由禁止他们结婚。但是,在决定患者的婚姻大事之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明确,是在寻找幸福,还是在寻找照顾者?对婚姻的期望值,直接影响患者对婚姻的满意度。

(2)患者与他人长期交往的能力如何?这是夫妻长年厮守、和平共处的前提。

(3)患者能否承担家庭的责任?

(4)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精神病人的配偶付出的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对方愿不愿意、能不能承担这份责任?

(5)一定要在病情稳定2年之后,再决定婚姻事宜,发作过于频繁的精神病患者不宜结婚。

(6)不要在婚前隐瞒病情,这会给婚后的生活埋下巨大的祸根。

(7)家属要随时指导患者正确看待婚姻生活,提高患者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总之,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一定要谨慎从事,处理得好,患者和家庭都受益,处理不好,则会加重病情,全家不安。

(8)最后提醒一句,精神病患者要长期维持服药,而药物的副作用之一是出现性功能障碍男性表现为阳痿、早泄、射精不能等,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性冷淡等,请患者的配偶予以理解。这些副作用都是可逆的,在病情稳定、减药之后可以好转。

至于生育问题,尽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精神病人生孩子,但医生的建议是:最好不生。虽然有了孩子可以增添家庭的欢乐气氛,但对于精神病人而言,更多的是给他们增添负担,精神病人普遍难以胜任这繁重的家务劳动,这是其一。前面已经讲到,精神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调查,单亲患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机率约为10-20%,而双亲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的患病机率高达50%。因此,从优生学的角度来看,也不宜生育,这是其二。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可能出现各种异样思维和行为,甚至会直接攻击家属和子女,为安全起见不宜生育,这是其三。怀胎,分娩的过程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怀孕、哺乳期内不宜服用任何药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而一旦停用抗精神病药,病情又可能复发,这是其四。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结婚要慎重,生育要尽量避免。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