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是今年宣传的主题。我们倡导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协同应对心理健康挑战,携手抵制“校园霸凌”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确保青少年都能享受心理健康的福祉。
案例时间
12岁的她,本是一个活泼开朗,成绩优异的小女孩,家里摆满了她参加绘画比赛获得的奖状......。而就在某一天里,她开始排斥上学,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父母交流,连自己最爱的画笔都再也没有拾起过,成绩一落千丈!
她,叫萱萱,初见她,小小的个子,齐肩的短发,低着头,我试着牵起她的手,她的第一反应是害怕我的触碰,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她细细的胳膊上,满是用锐器所致的划痕。我用温和的语气问,“萱萱,能告诉我手上的伤是怎么来的吗?”她告诉我是用美工刀划伤的,她的声音很小很小,小到只有她自己才听得清楚。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与小女孩慢慢建立信任,从而得知,她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她,小学四年级便将她送进寄宿学校,同学们面对转校生的她,充满了排挤!开学不到一个月,妈妈发现身体满是刀割伤痕的女儿,泪流满面......,家人商量后毅然决定送孩子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心身医学科住院治疗。入院那天,护士姐妹们温柔可亲,待她如同自己的亲人!将她安置在一间宽敞、明亮的病房里,此时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打进来,我告诉她“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也是我们慢慢开始走出阴霾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努力,战胜它”!她微微点了点头。接下来的日子,在护士长的指引下,护理团队通过专业评估,确立以个案形式为病人实施全人护理。平日里我们常常开导她,引导她多回忆开心的事情,慢慢的她开始放下心结,我们也从她的脸上开始看到的笑容,每天医生护士查房的时候,她能主动跟我们打招呼,经过系统性的住院治疗,一个月后,回归了学校,重拾起自己丢下的学业及过去的兴趣爱好。 在今年的精神卫生日我们共享病人入院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按照精神科常规护理,行之有效的巡视制度,特别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分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进行心理干预。
1、急性期:对有校园霸凌经历、抑郁症诊断明确,伴有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护士长组织个案三级护理查房,识别护理风险与预警,制定护理计划,指定个案负责人;心灵救助护理小组介入,对住院急性期进行高级健康评估,确立疾病病症、生理功能、处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患者的个人内在、外在因素、人际间因素)、风险并发症列出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对于复杂的个案,心身医学科心灵救助护理小组立即与管床医生、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组成多学科合作,组成多学科团队共同干预。
2、缓解期:引导、帮助患者做每天的计划安排,参与正念训练法、放松训练法等,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及公休座谈会等集体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同时聆听患者的真实想法,鼓励彼此互相交流,逐渐提高病人表达需要的能力,勇敢、正确对待校园霸凌;同时鼓励患者的亲属加入到住院治疗与护理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管床护士引导患者使用日记法、会谈话法处理自身的不合理情绪,逐渐提高青少年患者认知功能。通过医生、护士充分的认可,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争取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接纳包容、积极关注的环境!
3、恢复期: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鼓励病人的亲属(父母)、老师参与到患者全程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授予父母与病人交流方式,减少指责、忽视、过渡焦虑等,家庭支持系统和校园支持系统是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的、最重要的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的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校园干预有利于创造温馨、健康的学习环境,减少滋生校园霸凌案例。此外,还要帮助病人树立起健康的生活、学习的良好心态,达到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恢复。
越来越多的患者面对各种压力,遭受心灵与躯体的摧残,不敢面对就医环境,一直选择忍受,等到病情严重的时候才送进医院治疗,这将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心身医学科,属于轻症开放性病房,是心与身共同治疗的病房,这里有一群常年扎根病房、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医护人员,让我们携手并进,从今日开始,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包容与支持的社会环境,抵制校园霸凌,一同共创美好未来!
愿你
心如花木 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