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引路的精神科护士
精卫中心陈幼然同志被评为“南粤精神科好护士”
近日,在广东省护士协会公布第三届“南粤好护士”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中,汕大精卫中心的陈幼然同志榜上有名,被评为“南粤精神科好护士”。
提起陈幼然,大家总是评价她:“就是自己的好姐姐、好榜样!”陈幼然同志自毕业踏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那天起,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在精神科这个特殊的护理岗位上,默默践行着医院“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精心呵护每一位精神病患者,让患者能够得以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重燃生活的希望。
作为科护士长,为了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推行优质护理,她常常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高效服务、安全管理,使本病区护理工作在全院各项评比中名列前茅。在她的带领下,全科从未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深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精神科护士除了需要关注患者的躯体健康外,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三分医疗、七分护理”,陈幼然深知护理环节的关键意义,教导护士们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关怀,遇到不配合的患者,要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去做好护理工作。由于精神科的特殊性,收治的大部分病人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人常受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出现抑郁、躁狂等情绪反应,因此,陈幼然同志总是需要以极大的耐心去抚慰恐慌不安的病人。患者小玲患有精神分裂症,刚住院时,每次打针、服药、吃饭,都会以各种理由抗拒,甚至出现拒绝进食、打翻食物、情绪失控等情况。每当小玲病情发作,陈幼然总是第一时间冲到小玲面前安慰她,“想家了是吧?只要你好好吃饭,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出院了。我等下打电话让你爸爸妈妈来看你。”用亲人般的关怀防止其进一步自我伤害。小玲还存有幻听,经常强迫性把纸巾塞耳朵,陈幼然经常检查小玲的耳朵,并不时提醒值班护士重点关注,还动员一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协助观察小玲的动作,使小玲安全地度过发作期。在一系列护理下,小玲开始融入病区生活,开始参加文娱活动、康复治疗,也戒掉了把纸巾塞耳朵的习惯。
能吃苦、不怕累、不嫌脏,是精神科护士必备的素养。曾经有一位流浪的中年男子被救助站送到病区时满脸污垢,头发黏连在一起,遮蔽了五官,全身的衣服已经分辨别不出颜色并散发出浓烈异味,病区的其他患者见了都退避三舍。而陈幼然却毫不犹豫地拉起患者的手,一边缓解患者的情绪,一边联动护士、护工一起为他修剪头发、指甲、清洁躯体,给患者换上干净的衣物。救助站的同志办完手续后一时找不到患者,竟不相信眼前的人就是他送来的!患者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时也露出了笑容,他笑得那么单纯,笑得那么满足。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三十五年的护理生涯,陈幼然同志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一名以身作则、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她尝到了愧对家庭的酸、工作繁忙的苦,患者责难的辣,也尝到患者及家属感激时的甜。在三十五年默默为患者“提灯”之路上,她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忱,不惜将所学倾囊相授,做好精神科护理教学工作传帮带,以温暖双手和那圣洁善良的心,无愧“白衣天使”荣光。她本人曾先后获得“汕头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汕头大学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汕头市优秀护士”“ 广东省护士协会‘精神科30年护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