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服药,在精神科相关的健康科普中,是属于经久不衰的话题了。那么,为什么“规律服药”这一话题,能够一直占据一席之地,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海在医院确诊了精神分裂症,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遂办理出院。但出院后,患者自觉吃了药很困,提不起劲工作,便自己把药停了。于是出院仅隔七个月,小海的病情复发了,在家表现行为怪异,不语少动,家属再次将其送入院治疗。
小萌,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在住院期间能够遵医嘱服药,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自我感觉病已经好了,便自己把该服用的药量减少了。结果,短短两个月,又因躁狂发作而重新入院。
小加,男,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出院后能坚持服药,定期复诊,正常地生活工作了十几年。结果一次生意失败,让他赔了十几万,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情绪波动较大。慢慢的,开始出现服药不规律,这种状态持续了几个月,疾病复发,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家属遂将其送至精神医院住院治疗。
其实,精神障碍患者常因服药依从性差,不规律服药而反复住院。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有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是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疗效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不仅对精神症状的控制、情绪的稳定、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还可以预防疾病复发,减少再住院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那如何提高服药依从性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都有哪些?
一、影响规律服药的相关因素
1. 自知力缺乏
对疾病认识程度较差,不愿承认自己患病、不认为自己有病或是觉得病已经好了,从而拒绝服药。
2. 出现严重/难以接受的药物不良反应
如眼球向上凝视、说话困难和吞咽困难、斜颈、发胖、月经失调、性功能下降等。
3. 受精神病性症状或自杀企图影响
部分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怀疑药物是毒药,有人要害自己;或是脑海中听到声音命令自己不准吃药等;某些抑郁症患者由于强烈的绝望感,企图放弃生命而不愿继续服药。
4. 对药物治疗存在误区或不信任
如“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精神药物会损伤元气”、“服用精神药物会造成依赖,一辈子都要服药”等 。
5. 其他因素
如担心朋友、同学、同事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受到歧视;部分家属受迷信思想的影响让患者停药;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等。
二、如何提高服药依从性,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坚持随访,定期门诊复查,在家按医嘱坚持定时定量服药或由您的家人负责保管药物,并接受家人的服药提醒。不要自行随便增减药物或停药。
2. 假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增加时,请及时联系主管医生或前往门诊复诊,与医生一同讨论可行的缓解措施,切不可自行停减药。
3. 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精神疾病类科普视频或文章等,或是听一些与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有关的讲座,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4. 家属和社会各界应给予支持,多点关心和理解,不歧视患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