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渴望愉快的暑假生活,暑假本应是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时光,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大概都有关于暑假的美好回忆。不过,现在的孩子与10年、20年前的孩子相比,玩乐的时间明显减少,他们在童年时期却没有做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暨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于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3 月对上海市某区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 4959 名中学生进行了儿童抑郁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 17.4%。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2017 年发表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Meta 分析》一文显示,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 13%、初中生约为 15%、高中生约为 19%,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每年暑假,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的中小学生就会不断增多。
暑假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为何多发?
1.学习生活规律被打乱。孩子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突然放松下来,容易失去目标和动力,生活不规律,晚上玩游戏、白天没精神。
2.人际关系突然变化。很多孩子暑假在家中无人陪伴,也不能像在学校一样有同学交流沟通。人际交往的减少,容易导致孩子空虚无聊,时间一长就会自我封闭,不愿意出门。
3.亲子之间矛盾激化。孩子放假在家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明显增加,原来不明显的矛盾冲突会日益凸显出来,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自我中心意识强等,使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容易争吵。
4.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大。尤其是有些家长总想着“弯道超车”,在暑假里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补习班,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最终过犹不及,不仅达不到补习效果,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5.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随之加大,成年人世界的压力也传递到了孩子身上。孩子的压力不仅来自学业,也来自父母和整个社会。被大量讨论的“内卷”“鸡娃”现象,其实也反映出家长们的迫不得已。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导致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相对平凡。
家长应该怎么做?
1.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充分的休息是保持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
2.多和孩子进行良性互动。家长要多陪伴,多关心,多交流,及时帮助孩子解答问题、解决困难。家庭的温暖是解决孩子一切问题的良药。
3.给孩子安排丰富的暑假生活。家长要带孩子多接触社会,让他们增长课外知识。如果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行长途旅游,也可以带孩子到郊外多亲近大自然。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和同学朋友一起多出去活动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4.合理安排假期补习任务。家长想让孩子在假期里多学习,应该遵循适当和适量的原则,即要选择适当的补习班,不要没有重点每门课都补习;要适量安排补习时间,不要过多地占用孩子的假期,循序渐进,不要让孩子心理落差太大。
5.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习应对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自律性的方法,给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读物,让孩子在阅读中掌握一些简单的科普知识,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处理同伴关系,学会自我管理,养成生活节律,以及高效地做事情。
教育,是一个牵着蜗牛散步的过程,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怎样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尊重孩子生命的节奏,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焦虑,多一些润物无声的引导,为孩子们留下一个快乐、美好的暑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