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睡眠医学界学术论坛在汕召开,汕大精神卫生中心锚定目标助推汕头区域医疗高地建设
3月3日至4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汕大医学院睡眠医学中心和汕头市医学院精神病专委会、汕头市心理学会承办2023年第三届睡眠医学高峰论坛暨精神医学学术大会、第五届粤东睡眠医学学术论坛(国家级)在汕头召开。
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聚一堂,以“睡眠医学”和“精神卫生”为主题,聚焦睡眠医学基础,针对各种睡眠疾病和精神障碍的诊疗技术及研究作学术交流和专题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睡眠和精神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参加会议。会场还召开中国《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觉醒特征的规范化应用指南》第一次编委会,启动中国《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觉醒特征的规范化应用指南》的编写。
业界学者齐聚汕头
推动粤东睡眠医学发展
这场睡眠医学界高峰论坛的学术“含金量”,从出席的学者嘉宾便能管窥一二。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叶京英教授,亚洲睡眠学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精神科医师联盟主任委员刘铁榜教授等2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专题汇报。
会议上,各位专家相继分享睡眠相关知识,共同就睡眠医学相关领域的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展示了睡眠医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彩魅力,实现了不同学科思想上的充分交流与碰撞,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国际睡眠医学领域的最前沿学术成就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睡眠医学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此次论坛在汕头召开,不仅推动粤东地区对精神卫生健康和睡眠疾病的关注,同时也将辐射到全国,推动睡眠医学的发展。”叶京英教授表示,与会的专家学者带来了睡眠医学、精神卫生健康和基础研究等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结合最基层、最实际的问题,给出国际水平的回答,将推进全国睡眠医学事业更快发展。
唐向东教授指出,良好的睡眠与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此次论坛的召开对唤醒公众认识睡眠健康重要性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构建学术交流平台,为睡眠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间搭建沟通桥梁,促进睡眠医学事业发展,同时会议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高起点学术交流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
韩芳教授表示,过去5年,汕头大学睡眠医学发展迅速,不仅为粤东地区乃至广东全省培养了一批从事睡眠医学工作的青年人才,还以睡眠医学中心为依托,在国际学术合作上取得一定系列成果。他指出,此次在汕头举办论坛,一方面是对5年来粤东睡眠医学成果发展的总结,一方面也让学界看到学科建设赋能地区医疗事业发展的光明希望。他表示,此次睡眠会议将团结更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更好地为汕头地区的人民健康和睡眠健康服务。
“粤东地区群众对睡眠障碍的认识仍不够充足。”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李韵教授介绍,作为发病率达到10%以上的常见疾病,睡眠障碍在粤东地区的患者人群可能达到200万—250万。接下来,汕头大学睡眠医学中心将从科学化诊疗和睡眠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医联体对口帮扶等方面,全面提升粤东睡眠障碍诊疗水平。同时,睡眠医学中心将在粤东地区作更多的睡眠科普,助力提高群众对睡眠的认识,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让身体、心理更健康。
剑指全国第一方队
夯实区域医疗高地建设
在论坛开幕式上,与会专家多次提及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中心成立5周年以来取得的长足进步。5年前,该中心的成立填补了粤东地区睡眠医学服务领域的空白,深化了汕头医疗服务内涵。作为粤东地区首家大规模,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睡眠障碍诊治和研究中心,睡眠医学中心在5年的时间里,累计诊治睡眠障碍患者近万人次,培养睡眠专科医生和技师20余名,获得国家、省部级课题超过10项,学术成果获得广大业界及国际知名睡眠医学专家的肯定。
睡眠医学中心的发展,折射的是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在过去几年的高质量发展: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高水平医疗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助力汕头市推进“建高地、强基层”,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连年来的飞跃发展,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已发展成为全省精神专科领域的重要医疗、教育、科研、防治中心。
医院组建了立足大粤东、辐射全省的精神卫生医联体,拥有汕大医学院-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医学院生物精神病学联合实验室平台,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教育的依托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培训基地、广东省卫健委批准成立的“广东省精神科医生培训中心”的承办单位,还发起并成立了“粤东精神卫生专科联盟”。2021年11月,广东省卫健委下发《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纳入公共卫生能力提升项目,提出加强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学科及人才队伍等建设,建设全国第一方队的高水平精神专科医院。
锚定“第一方队”的目标,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以奋进的姿态扛起了区域精神卫生领域的担当。作为汕头全市精神卫生建设的“领头羊”,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承担起全市50%以上的病患收治和跟踪压力,探索形成了“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在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南澳县等区县建立了26个社区精防点,并组织专职医疗队伍于每月固定时间赴各精防点为社区民众进行义诊,被中残联誉为“汕头模式”,其中龙湖区精防网还被授予广东省“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示范区称号。
在人才和科研方面,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已建立起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学历教育专业规培—继续教育的完整高级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学科累计招收硕博士200余名。医院还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近三年获得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2项,精神卫生专科的学科建设和临床医学教育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还积极整合资源,拓展跨学科多元化的精神卫生服务,开设有心身医学科、康复科、儿童青少年成长中心、疲劳门诊等亚专科,承办汕头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与汕头市龙湖区、潮阳区合作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建立“学校—家庭—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联动机制。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党总支书记蔡桂生表示,医院将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院功能定位,以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向“全国第一方队高水平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设目标迈进,助力汕头市加快推进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 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