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教育孩子有技巧
2016/2/4 0:00:00

以下是汕头日报2016年1月29日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strb.dahuawang.com/html/2016-01/29/content_695964.htm

 

教育孩子有技巧

  2015年6月11日早晨,黑龙江七台河市发生一起惨案,与母亲发生争执的高二女生李丹跳楼自杀,而第二天其母也选择了自杀。据李丹母亲生前透露,事发前一天晚上,因为发现女儿有纹身,没控制好情绪“骂了她,还打了她”。

  这条新闻让很多父母诚惶诚恐,仿佛现在的孩子都是“玻璃心”,教育不得。但是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服从社会规则,又如何能够对孩子坐视不理呢?笔者并不认为这个孩子的自杀是母亲造成的。但是,当遇到孩子的问题,家长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才比较合适呢?

  一、教育孩子前要先弄清楚情况,耐心倾听,给孩子有解释的机会。

  二、对于孩子的问题,要有理解和宽容的心态。现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而青少年,也喜欢追求新奇,标新立异。作为父母,应该看到孩子的一些行为是独立意识的体现,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某些你认为不合适的行为,也会自然消退。比如上面事件中的女孩纹身,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是受爱美、好奇或者是崇拜偶像等心理驱使,并非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切不可反应过度,上纲上线,感觉“如临大敌”。

  三、批评时,要就事论事,而非否定整个人。青少年是很希望得到鼓励和尊重的。有些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喜欢说“狠话”,比如“你这个人没救了”“你是个让人讨厌的人”。这样的表达相当于把整个人给否定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就事论事,比如“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件事你做得不好”。在教育时,让孩子感觉父母只是针对事,而非针对人,在接受批评的同时,仍然能感受到父母对他(她)的接受。

 

  四、惩罚和情感剥夺不可过重过久。父母批评孩子后,事情本应该过去。但是有些父亲仍然“不依不饶”,长时间对孩子冷落甚至惩罚,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孤立无助。所以作为父母,批评后对孩子的冷落和惩罚应该适可而止。

  五、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受到批评后,多少总会有一些不良的情绪。这种情绪的消退需要多久,因人而异。但是父母在批评孩子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沉默不语、闷闷不乐,而且时间过久,就要更加留心。不妨父母中“有人唱黑脸,有人唱白脸”,没有批评孩子的一方可以尝试和孩子谈话,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郑茂春 医师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