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咨询热线:(0754)88900599

急诊电话:(0754)82902702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首页
健全人格,远离强迫
2016/2/4 0:00:00

以下是特区晚报2016年1月27日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 http://stwb.dahuawang.com/html/2016-01/27/content_695644.htm

 

健全人格,远离强迫

  随着时代快节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规律变得既要按部就班又要加快速度,于是乎强迫症这一心理障碍便悄然登上疾病舞台的主流阵地,不断增多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强迫症应该如何预防?虽然强迫症的病因未完全明了,但与遗传、器质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思维行为方式有关。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强迫症患者与早在儿童期已养成了强迫性人格障碍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远离强迫。家庭的稳定、和谐,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灵成长。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孩子沟通,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严格,不要过分要求尽善尽美。特别是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使孩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某种程度从源头上预防了强迫症的发生。

 

  常听到有人说:“他是个有强迫性人格的人”,强迫性人格特征可能有:敏感、拘谨、胆小、优柔寡断、固执、刻板及追求完美等。70%以上的强迫症病人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人格”。看来,不论是从治疗的角度,还是从预防的角度,改善“强迫性人格”,重塑新的人格是非常必要的。要做到这些,还得先了解强迫性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人格特征除了人的生理素质的差异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家庭是人格养成的启蒙地。一个人童年早期的经验对成人后的情绪与社交能力有比较大的影响。

 

  1.过分刻板的规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幼儿期如果父母比较严厉,常定一些强硬性的要求,规定必须在什么时候一定要干什么,既不能提前或推迟,也不能随意更换。比如规定每天上午6点钟必须大便。就是拉不出也要坐在马桶上,以至于上学常常迟到;搭积木只能搭半个小时,到了时候必须收走;不许刮香烟牌子、玩泥巴、脏东西等;不准玩游戏等。这样会给孩子潜移默化,可能会形成日后厌恶脏东西、经常要洗手、讲卫生、有秩序的人格特征。

 

  2.环境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父母的举止言谈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一位强迫症病人回忆幼年母亲每天给地板打蜡,要求进家门就要换一双拖鞋,进卧室又要换一双鞋,给孩子穿衣服上下一定要对整齐,睡觉前一定要将脱下来的衣服叠得平平整整。也有父母对孩子求全责备,内心知道孩子做得不错,但从不夸奖孩子,希望孩子好了还要好,使孩子一直以为自己表现不好,缺乏自信,有恐惧感。读书期间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环境的氛围以及踏入社会后,社会的道德标准、社会风尚等对人格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

 

  所谓人格,实质上就是个性,是个性在社会和生活环境中一贯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人格特征就是不论时空变化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思维、认知、反应和交往方式。作为父母应学习“从我做起”,在家中创造宽松、和谐和民主的环境,不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都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地接触。

 

  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经常鼓励、赞美孩子,赞美常激发孩子潜能,鼓励有助于健全孩子人格,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也要用自己的好榜样做给孩子看,孩子是很会模仿的。经常体罚孩子,容易扭曲孩子的心灵。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陈平周 主任医师

© 201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备案序号:粤ICP备17132868号 [ 粤卫网申(2011)15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