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心身医学科的住院病房内,曾有过这样一位休养员,我们这里就称他为“陈伯”吧。那年陈伯刚好60周岁,终于到可以拿退休金的年纪了,结果却住院了。
陈伯是一位很健谈的老人家,经常跟其他同龄的休养员谈起自己年轻时候当兵的事情,美食烹饪、家国大事、市井小事,都能侃侃而谈。当时同期的休养员们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陈伯会在精神科,明明看着是那么健康的一个人。
据陈伯描述,在其来我院治疗之前的半年时间里,他的生活是糟糕的,是痛苦的。一开始,陈伯是感觉到胃不舒服,觉得胀气,老打嗝,消化也不好,胃口差,于是就到综合医院去就诊,医生给开了药,但是吃了还是不见效。于是,胃镜、肠镜、心电图、胸片、核磁共振等等一系列的检查,全身都来了一次大检查,结果就是有轻微的食道反流,服药三个月后再复诊,医生也说没问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在陈伯的自身感受来说,身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陈伯担心自己生了不知名的病,觉得是原来这个医院水平差,于是辗转了其他几个三甲医院,结论都是一样。“我生病了吗?”“我不舒服,我感觉很糟糕,我肯定生病了!”“我到底生了什么病?为什么那么多医院都检查不出来?我是不是得了不得了的病?”在这半年内,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长时间奔波,导致陈伯的体重也明显下降了,精神状态也差了。这个时候,有位医生建议陈伯去精神专科医院看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陈伯就来了我们医院,成为了我院心身医学科病房的一名休养员。经过接近2个月的时间调整,陈伯又恢复到原来健康的状态。
其实,像陈伯这样的情况,临床上有一个诊断,叫躯体形式障碍,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作为主要主诉,虽多方就医,经各种医学检查证实无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仍不能打消其疑虑的一类神经症。
对于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这一类患者而言,他们的主观感受是真实的,就像陈伯的症状,打嗝,胀气,胃口差,以及后续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都是陈伯自己真实感受到的,不是幻觉,也不是错觉。所以,在护理这一类患者的时候,应该体谅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感受。对于身边有这类表现的亲人或朋友,可以带他们到精神专科医院或者是综合医院的精神科门诊就诊。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制作的动画短片《躯体形式障碍》,可以更生动的介绍躯体形式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