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或睡太多均影响健康,汕大精卫中心专家提醒——及早对症治疗 远离睡眠困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学期已开始,可是有些学生却还缓不过神来,因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影响到自身的生活、学习。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中心医师陈柏欣表示,在接诊的案例中,不仅有晚睡的“夜猫”,也有出现睡觉太多仍感疲倦或睡觉打鼾的现象,这些青少年儿童容易出现的睡眠问题,要予以重视,并及时治疗。
“夜猫”睡眠需提前调节
走进睡眠医学中心诊室的子沐(化名)看起来略显疲态,感觉打不起精神,刚坐下就接连打了几个哈欠。子沐刚刚高三毕业,经过三年紧张的学习生活,他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在很多人眼中,子沐的学习并不需要家人担心,生活作息都很规律。子沐告诉医生,高三最后一个月的睡眠时间基本上控制在晚上23点至第二天6点半之间,中午也会午休半小时。尽管白天有时会觉得困倦,但自己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高考结束之后,紧张的学习状态放松下来,子沐觉得“要把缺的觉补回来”,于是增加自己的睡眠时间。刚开始时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的8点,后来变成凌晨0点到上午10点,每天睡眠时间都在10个小时左右。可是,增加的睡眠并不能让子沐获得更好的休息,反而让他感到愈发难以入睡。直到就诊时,他每天需要到凌晨三四点才能入睡,早上起床的精神更差,经常要睡到下午2点左右。最近,临近开学,子沐感觉难以自行调整睡眠,于是来到汕大精卫中心睡眠医学中心就诊。
每年寒暑假结束,都有一些学生会出现作息规律难以调整的状况,以致于开学后仍迟迟进入不了状态。该如何避免这一个重复出现的情况?陈柏欣提醒,假期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地调整,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但前提是不能失去正常的作息规律,也不能出现日夜颠倒的状况。一般来说,假期可以比平时晚一两个小时上床睡觉或起床,而日常周末则可以比上学时间晚半小时。“但在假期结束前要做好调整。”陈柏欣强调,在放假即将结束的时候,学生们要留下充裕的时间做调整,比如要有2周时间,但具体的调整时间因人而异。同时,调节的强度也要以3至5天为间隔,学生们可以在一个间隔期把睡觉和起床的时间都往前移半小时,切勿在一两天时间内突然把假期作息时间提前几小时。而调节过程中,晨早会感到困倦,但也务必要按照既定策略准时起床,不要养成赖床的习惯。
“睡神”附体也要治
一直以来,青少年睡眠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在由中国睡眠研究学会等联合推出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中,就有数据显示当下青少年仍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在调查数据中显示,此次参与调查的高中生平均睡眠仅6.5小时。
据了解,睡眠不足、生物节律紊乱不仅会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脑功能,导致中小学生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行为冲动等情绪或行为问题,显著增加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风险,损害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
然而,除了睡眠不足之外,困扰青少年睡眠的问题还有不少,其中还不乏一些“怪病”。前段时间,陈柏欣就接诊了一名高中女生,她被同学们称为“睡神”。原来,这名女生在最近两年就常常在白天出现难以控制困倦的情况,感觉似乎走到哪里都能睡。而最让她感到不安的是,有时连考试过程都会睡着,最终导致试卷无法完成。女生说自己平时的睡眠时间控制在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而到放假期间,竟然能从晚上8点睡到第二天早上8点,下午还能继续睡。
这名女生也曾试图调节自己的睡眠时间,尝试在假期增加睡眠时间,但即使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2小时,她依然会觉得困倦。陈柏欣针对这名女生所提及的情况,为其进行睡眠监测,最终诊断为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是无法控制的。”陈柏欣表示,目前该女生规律服药后,白天精神状态已有明显改善。
“呼噜娃”并非睡得香
因睡眠不规律而引起的睡眠问题并不少,此外,在汕大精卫中心睡眠医学中心所接诊的青少年儿童中,以被俗称为“打鼾”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容易被忽视。陈柏欣告诉记者,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平时睡觉打呼噜,认为孩子“睡得香”。殊不知打鼾不仅影响容貌,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据了解,患者呼吸肌肉松弛会导致睡眠中呼吸不畅,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而引起明显的低氧、缺氧,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危害,还会对生活、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陈柏欣表示,青少年儿童引起打呼噜最常见的疾病是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炎、鼻窦炎等。长期睡眠打呼噜可能会影响颌面骨发育,颜值变丑;增大的腺样体可堵塞咽鼓管的开口,不利于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神经认知功能受损、学习成绩下降等。
对于市面上出现的“闭口贴”,陈柏欣认为,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的孩子,晚上睡觉时本就容易缺氧,只能通过张嘴代偿。如果擅自让孩子用闭口贴,孩子容易出现缺氧加重,甚至出现窒息。他建议,止鼾贴、闭口贴不能随便贴。
“偶尔的打鼾或因为感冒导致的打鼾不必太紧张。”陈柏欣强调,但如果孩子经常睡觉打呼噜、张口呼吸、睡眠容易醒、睡觉时辗转不安或有突然坐起来的现象,夜间睡眠有憋气现象如鼾声戛然而止、突然不呼吸了、磨牙、尿床等就需要及时就医。
(来源: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