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特区晚报7月3日专栏文章,数字版链接为:http://www.step.com.cn/html/2013-07/03/content_441867.htm
杨阿姨今年46岁,二年多来一直觉得头晕,胸闷,有时感到前胸疼痛,后背发紧,气逆,胃肠不适,嗳气,返酸,恶心,腹胀,腹痛,腹泻,乏力,睡眠欠佳,胃纳差等等,完全无法胜任单位的工作,也无力承担家务。杨阿姨曾就诊中医生,服过1-2个月中药后,病情曾稍有好转,但随后病情如旧。她也曾就诊汕头数家综合医院,经过了多种检查,除24小时心电图报告偶有室性早博和胃镜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外,其它检查如头颅磁共振、胸部拍片、腹部B超、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检查、生化检查等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在服过营养心肌、治胃炎及一些辅助睡眠的药物后,初期病情有所改善,但随后症状如故。杨阿姨曾住院治疗近10天,经输液服药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前胸疼痛、后背发紧、腹胀、腹泻、胃纳欠佳、头晕等症状并未消失。后来到汕大精神卫生中心就诊,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经调整药物,服抗焦虑抗抑郁药与相应的辅助药物,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半年后原先症状基本消失,各方面基本恢复正常。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反复陈述躯体不适,四处求医却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或即使有某种躯体疾病也不能用以解释其主诉症状的严重程度、性质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和烦恼。像杨阿姨所查出的偶发室性早搏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均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这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如工作与家务能力下降)。这些躯体症状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但对病人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得知配偶有外遇)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因为他们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难受,并不是出于“焦虑或抑郁情绪”,事实上,这类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常见症状可归纳为:疼痛、胃肠道症状、性功能障碍以及呼吸、循环系统、假性神经系统症状等。
躯体形式障碍病人最初多就诊于内、外各科,精神科医生所遇到的往往是具有多年的就诊经历、大量临床检查资料、用过多种药物甚至外科手术效果不佳的病例。因目前内科医生对此类病人识别率较低,故常造成对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误。躯体形式障碍病人通常以女性居多,农村妇女尤为常见,患者文化程度偏低,而暗示性较高,病程至少2年以上。躯体形式障碍在治疗上,以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抗抑郁抗焦虑药,也可适当合用相应的辅助药物。治疗时间长短取决于病程、个性及环境因素。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陈纯姿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