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29 8:30:14
以下为汕头特区晚报3月27日专栏文章 ,数字报链接为:http://www.step.com.cn/html/2013-03/27/content_413097.htm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抑郁症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有限,尤其是以“浑身不舒服”的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更难识别,致使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小林的疾病表现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
小林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所名牌大学。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中学差别很大,同学们之间来往也不再像高中那样亲密。开始时只是觉得有点不适应。半年后,无缘无故感觉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吃力、心烦意乱,并出现早醒现象,觉得脑子笨了。第二学年时,他不仅学习吃力,而且总是心神不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白天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日渐消瘦,经常觉得头晕、胸闷、心悸,真是“浑身不适”。在各大医院做心电图、胃镜及各项化验均无明显异常,服用过一些中、西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均欠佳。此后渐渐感觉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前途渺茫。于大二下学期来诊时,他已积累了一摞病历,经过对其临床表现的分析及心理测试等检查,诊断为“抑郁症”,给予抗抑郁药物和配合心理认知治疗三周后,周身不适的症状明显好转,情绪逐渐恢复正常,基本能胜任学期末的复习,顺利完成学年考试。
的确,抑郁症是以心情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通常会出现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等一些精神上的问题,但临床上有很多抑郁症患者只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失眠、乏力、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这些躯体症状所掩盖。这类患者被称为“抑郁等位症”,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的时机。
据研究发现,抑郁症的病因有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可表现为以精神症状为主的“核心症状”,也可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果没有系统应用抗抑郁药物对紊乱的生物学因素进行调整,辅以心理治疗,要治愈是非常困难的,严重时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能力及生活质量。如能及早确诊,给予规律、系统的治疗,无论是以“核心症状”,还是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抑郁症,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长时间存在“浑身不舒服”时,就可能是患了抑郁症,应尽早、尽快求助于专科医生治疗。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朱少毅